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应用自体牙本质块行骨增量的临床和组织学研究
    高明, 牛力璇, 朱一博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5): 435-43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0.007
    摘要747)      PDF (1765KB)(444)    收藏
    缺牙区牙槽嵴的重度骨缺损,对于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治疗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虽然目前有多种可靠的牙槽嵴骨增量技术,但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技术敏感性高、创伤大,或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等问题。本病例患者上、下颌牙列缺损,其左下后牙区为重度水平型骨缺损。利用其智齿行自体牙本质块移植,术后2年半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牙槽骨宽度,植入5 mm直径种植体,牙槽骨密度较高,种植体稳定性良好,术中取标本做组织学观察,未见异常,正式修复后1年,边缘骨稳定。在本病例中,应用自体牙本质块行骨增量手术有效地恢复了牙槽嵴宽度,术后近4年的临床结果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新型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王默涵, 胡颖涵, 吴靖, 邹多宏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5): 459-466.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0.011
    摘要686)      PDF (1768KB)(693)    收藏
    充足的骨量是保证种植体植入和维持长期稳定的关键因素,因而对牙槽骨重度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不断发展,各种GBR术式应用于临床,以解决牙槽骨修复与再生问题。作者基于“以稳定性为核心”的牙槽骨修复与再生理念,研发了帐篷钉系列产品,取得了口腔类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完成了新型帐篷钉技术的构建。该技术能够在不使用自体骨的情况下实现牙槽骨重度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为牙槽骨重度缺损的功能和美学修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新型帐篷钉技术已在临床上获得了成功验证,并且由于其具有“三低”(技术敏感性低、失败率低及成本低)和“三易”(易操作、易推广及易普及)的特点,使该技术备受口腔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大临床医生对新型帐篷钉技术的认识,本文就帐篷钉系列医疗产品的创新性及新型帐篷钉技术的优势作详细介绍,并通过临床病例进行展示,以期该项技术能够在临床上得到规范化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3D打印个性化钛网用于修复严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效果——一项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熊振杰, 魏永祥, 刘倩, 陈雅馨, 郭雪琪, 季若桐, 苏汉福, 邹耀堃, 王丽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5, 30 (1): 27-34.   DOI: 10.12337/zgkqzzxzz.2025.02.006
    摘要656)      PDF (1959KB)(312)    收藏
    目的 分析探究3D打印个性化钛网(3D-printing individualized titanium mesh,3D-PITM)用于修复严重牙槽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及精度。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20年2月起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接受3D-PITM联合引导骨再生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接受了手术及术后定期随访。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钛网,并在术前进行虚拟设计和规划;术后对患者进行6~8个月的随访,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二维及三维影像学数据。 结果 在30例患者中,共计4例患者出现钛网暴露,发生率为13.33%(95% CI:4.30%~22.36%),但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并发感染。术后6~8个月的随访期内,种植位点在水平向及垂直向上均获得了较为理想的骨增量效果。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6~8个月的牙槽骨宽度和高度均有显著增加( P<0.05);术后骨增量体积与术前相比也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此外,与术前虚拟规划相比,术后即刻及术后6~8个月的牙槽骨变化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表明3D-PITM可有效实现骨增量效果的可预期性。 结论 3D-PITM能有效支撑骨再生,与缺损部位高度匹配,确保了新骨稳定性和效果。3D-PITM技术在修复严重牙槽骨缺损中精度较高,虽可能出现钛网暴露等并发症,但适当处理可不影响后期修复效果。因此,3D-PITM在复杂牙槽骨缺损修复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能提供可靠的术后效果预测和手术方案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李健, 梁晔, 赵保东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6): 602-60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2.025
    摘要599)      PDF (1601KB)(989)    收藏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由金属节点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形成的纳米多孔材料,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隙率和孔径、高比表面积和多样的结构。随着MOFs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MOFs引入口腔医学领域进行研究,并根据口腔环境和疾病的特点,改造或开发新的MOFs用于口腔领域疾病的治疗。口腔领域常用的MOFs主要是沸石型咪唑酸框架-8(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ZIF-8)和沸石型咪唑酸框架-67(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67,ZIF-67)2种材料。MOFs的结构及功能适用于口腔疾病的治疗,目前已被用于牙周病、口腔颌面部肿瘤、牙体牙髓病和口腔种植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临床试验的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研究进展
    高婷婷, 鲍永接, 吕晓燕, 陈贤, 刘杨, 徐逸磊, 卢焕友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5): 492-49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0.016
    摘要585)      PDF (1310KB)(710)    收藏
    在应用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以及血管生成抑制剂的患者群体中,进行相关口腔疾病的治疗可能会诱发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然而,MRONJ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尽管大量研究已经创建了临床治疗数据库,但明确的治疗策略尚未制定。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对MRONJ的定义、病因、分期、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进行了相关讨论,为口腔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聚醚酰亚胺为载体的Ce-Ag-ZnO复合涂层改性PEEK成骨及抗菌性能的研究
    戴雅婷, 韩泽奎, 汝晓娜, 吕玉光, 李冰, 高士军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5, 30 (1): 54-6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5.02.010
    摘要539)      PDF (2285KB)(224)    收藏
    目的 以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PEI)为载体涂覆铈-银-氧化锌(Ce-Ag-ZnO)复合涂层,改善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表面的成骨及抗菌性能。 方法 将Ce-Ag-ZnO复合粉末溶于PEI溶液,通过旋涂法将其涂于PEEK上形成均匀且牢固的涂层。实验分为空白组(PEEK)、对照组(PEEK+PEI)和实验组(PEEK+PEI+复合粉末)。分析试件表面形貌、亲水性、物相组成、实验组元素释放量及涂层附着力;采用CCK-8、活死细胞染色、鬼笔环肽染色、碱性磷酸酶相对酶活性测试、茜素红染色及实时定量PCR等实验分析试样成骨能力;平板菌落培养计数分析试样抑菌能力。 结果 Ce-Ag-ZnO复合粉末成功涂于PEEK表面,分布较为均匀,且粉末可游离释放,实验组水接触角降低( P<0.001);第7天实验组可见明显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 P<0.001),细胞黏附伪足伸展且清晰;茜素红染色矿化明显;改性后的PEEK可显著增强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合成( P<0.001)以及成骨基因 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BMP-2)、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骨钙素(osteocalcin, OCN)的表达( P<0.001);实验组表面细菌量最少( P<0.001)。 结论 在PEEK表面制备复合涂层可以使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成骨、抗菌性更理想,优化了PEEK种植体的表面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美学区应用不可吸收性屏障膜进行骨增量的5年临床观察
    万鹏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5): 445-452.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0.009
    摘要495)      PDF (2199KB)(314)    收藏
    本文报告了1例使用异种骨和致密型聚四氟乙烯(dens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dPTFE)膜与生物可吸收性胶原膜Bio-Gide双层覆盖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伴软组织增量的美学区连续牙列缺损种植修复的病例。患者因外伤导致上颌前牙区连续多颗牙缺失伴有较严重的水平向和轻微的垂直向骨丧失。在导板辅助下植入种植体的同时,使用去蛋白牛骨矿物质(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 mineral,DBBM)+dPTFE+Bio-Gide进行GBR,6个月后先后通过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lloDerm+隧道瓣和结缔组织瓣(connective tissue graft,CTG)+改良隧道瓣进行软组织增量,临时修复体牙龈塑形后,完成最终美学修复,恢复了患者的功能和美观。戴牙5年后的临床随访可见,DBBM+dPTFE+Bio-Gide的GBR获得了理想的骨增量效果,AlloDerm/CTG+隧道瓣的软组织增量为最终的美学修复提供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高邵静雅, 蔡潇潇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6): 549-554.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2.014
    摘要490)      PDF (1895KB)(349)    收藏
    本文综述了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lateral window technique for sinus floor elevation)的发展历程、技术变革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是一种在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手术,通过侧壁开窗方式提升施耐德膜并填充骨增量材料,为种植体稳定支持提供充足的骨量。尽管该技术能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和操作自由度,但其创伤较大,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随着微创手术概念的提出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有了显著提升。本文探讨了在剩余骨高度不足时同期种植的挑战和解决策略。尽管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需仔细处理技术细节,以确保手术的高成功率和安全性。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来进一步验证不同技术参数对手术结果的影响,以为临床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下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解决方案
    邱立新, 牛力璇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5): 400-406.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0.002
    摘要490)      PDF (1444KB)(952)    收藏
    下颌后牙区垂直向骨增量技术敏感性高、并发症多,选择何种技术国内外均没有达成共识,关于垂直骨增量后种植修复体的长期效果缺乏大样本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本文系统性回顾了各种垂直骨增量技术的并发症和长期效果,结合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临床术式选择建议,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骨环技术纠正种植三维骨量不足的临床回顾研究
    陈钢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5): 429-434.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0.006
    摘要479)      PDF (1750KB)(486)    收藏
    目的 评价骨环技术同期种植修复在单牙三维骨缺损中的有效性及操作要点。 方法 回顾2010年8月至2023年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科和深圳市友睦口腔门诊部就诊的单牙缺失垂直向骨缺损的病例,采用自体骨环移植同期种植的方法,术后半年二期修复。评价术后并发症、骨增量及种植体失败情况,以及骨增量及种植修复后的骨吸收量。 结果 167例骨环技术骨增量病例中修复前种植体失败2例,骨环失败4例,修复完成后无种植体失败取出。36例有完整CBCT资料的患者平均垂直骨增量(4.52±0.81)mm,术后6个月唇侧垂直骨吸收(0.25±0.11)mm,种植修复后1年唇侧垂直骨吸收(0.52±0.23)mm。 结论 基底骨量尚佳的垂直向骨缺损采用自体骨环技术骨增量同期种植可有效恢复垂直向骨量,且有较高的种植体留存率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炎性拔牙位点保存与口腔种植
    邵智文, 朱含九, 宋应亮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5): 453-45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0.010
    摘要458)      PDF (1390KB)(499)    收藏
    拔牙位点保存可有效降低拔牙窝愈合过程中牙槽骨吸收及软组织塌陷的风险,进而避免后期复杂的软硬组织增量手术,为二期手术提供良好的软硬组织条件。近年来临床上常规拔牙位点保存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可预期的效果,但对因牙周炎和/或根尖周炎而拔除患牙的拔牙位点保存,即炎性拔牙位点保存,目前仍缺乏统一标准。要提高炎性拔牙位点保存的成功率,就需要了解炎性拔牙位点保存的影响因素。本文就炎性拔牙窝拔牙位点保存的适应证、炎性拔牙窝对拔牙位点保存的影响、炎性拔牙位点保存的操作要点、炎性拔牙位点保存后的口腔种植时机等进行经验介绍与技术交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微创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相关技术创新
    朱丽琴, 王慧明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6): 519-52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2.009
    摘要449)      PDF (2179KB)(313)    收藏
    侧壁小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是基于传统侧壁开窗基础上改良后的一项微创操作,既能减小手术创伤,又能促进上颌窦内新骨形成,而且在内镜的辅助下能提高微创开窗手术视野,及时发现和处理黏骨膜穿孔等并发症。本文结合临床病例,从循证医学和手术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侧壁小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促进上颌窦内新骨形成的机制和减轻患者术中术后疼痛、出血、肿胀等不适的临床意义,以及内镜辅助上颌窦底提升的方法和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3D打印个性化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术后钛网暴露的原因、预防与治疗
    宿玉成, 任斌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5, 30 (1): 5-12.   DOI: 10.12337/zgkqzzxzz.2025.02.003
    摘要441)      PDF (1665KB)(613)    收藏
    3D打印个性化钛网作为间隙保持装置,可有效地创造和维持成骨空间、减少术中时间、降低手术难度,是解决各类牙槽骨缺损的可靠的骨增量方案。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术后钛网暴露是最常见并发症,需要临床医生关注。本文针对3D打印个性化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术后钛网暴露的原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上颌窦底提升中囊肿的同期处理小技巧
    鲍岳杰, 占萍萍, 林志浩, 贺刚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6): 543-54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2.013
    摘要392)      PDF (2026KB)(655)    收藏
    本文介绍1种利用双窗法行上颌窦囊肿摘除和上颌窦底提升同期完成的手术方式,即用植骨窗来完成上颌窦底的提升,获得骨增量空间;在完整剥离并提升窦膜后,在植骨窗的上方开辟病变摘除窗,摘除囊性病变。植骨窗与病变摘除窗互不相通,可有效避免骨增量材料被囊肿内容物污染。本文也介绍了对上颌窦囊肿进行姑息治疗的保守手术方式,并通过3个典型病例来阐述具体的术式和操作技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生物可吸收性胶原膜的固定方式对上颌前牙区水平骨增量效果的影响
    张硕, 刘畅, 肖含瑜, 张伟峰, 邓焕泽, 张健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5): 420-42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0.005
    摘要376)      PDF (2202KB)(376)    收藏
    目的 评估生物可吸收性胶原膜的不同固定方式对上颌前牙区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获得的水平骨增量效果的影响。 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共纳入36例患者,在上颌前牙区植入单颗种植体同期行GBR,根据术中生物可吸收性胶原膜的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组1仅使用膜钉固定;组2仅使用可吸收缝线固定;组3联合使用膜钉及可吸收缝线固定。在术后即刻(T1)和骨愈合6个月后(T2)分别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距离种植体肩台0、2、4、6 mm(H 0、H 2、H 4、H 6)处的唇侧牙槽骨水平骨宽度,计算各组骨愈合期间的水平骨丧失量(mm)和丧失率(%),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6个月骨愈合后,各组在H 0~H 6均有明显骨丧失( P<0.05);在H 2处,组1的水平骨丧失量和丧失率明显小于组2( P<0.05);在H 0处,组3的水平骨丧失量和丧失率明显小于组1( P<0.05);在H 0~H 4,组3的水平骨丧失量和丧失率明显小于组2( P<0.05);各组创口红肿、创口出血、创口裂开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无差异( P>0.05)。 结论 在上颌前牙区种植同期行水平骨增量时,仅使用膜钉固定胶原膜较仅使用可吸收缝线在近种植体肩台处的骨增量效果更佳,联合使用膜钉和可吸收缝线比两者单独使用能获得更好的骨增量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数字化导板在牙周炎患者全口即刻种植中的应用
    杨爱芬, 周立伟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6): 585-58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2.022
    摘要369)      PDF (1649KB)(313)    收藏
    对于患有重度牙周炎的潜在无牙颌患者,全口种植固定修复已成为恢复咀嚼功能的重要治疗方式。即刻种植的出现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更是可以实现精准、高效、微创的即刻种植修复。然而,关于重度牙周炎患者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的全口即刻种植尚鲜见报告,本文针对重度牙周炎患者,围绕不同数字化导板在其全口即刻种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美学区分阶段骨增量联合邻牙显微根尖手术的治疗策略:临床诊治流程及实践病例
    杜奥博, 满毅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5): 440-444.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0.008
    摘要331)      PDF (1878KB)(340)    收藏
    前牙美学区种植手术中,通常需要结合不同的骨增量手术,来实现理想的前牙骨弓轮廓和软组织的协调。然而,种植位点邻牙的慢性根尖周围炎症可能成为潜在的感染源,这可能导致早期的骨增量失败,或者进一步影响种植体的根部引发逆行性种植体周炎。本文详细阐述了1例前牙美学区骨缺损伴邻牙根尖周病变的典型病例,通过使用牙本质壳技术与显微根尖手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阶段骨增量并完成种植修复,避免种植相关骨增量手术中开辟第二术区取骨的创伤,为口腔内存在阻生齿等无功能天然牙的骨缺损修复治疗病例提供了一种微创治疗的选择,同时在种植手术过程中消除邻牙潜在的感染源,从而保证了口腔治疗远期效果的可预测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辽宁5市中老年牙缺失患者对口腔种植意愿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柴浩然, 刘艺, 王尊硕, 郎哲宇, 李晨辉, 朱升辉, 张学普, 张月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5): 467-47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0.012
    摘要318)      PDF (1827KB)(297)    收藏
    目的 调查辽宁5市中老年人牙缺失后对于口腔种植的意愿及其相关因素,促进口腔种植行业的规范开展,为卫生指导机构指导口腔种植治疗决策提供依据,切实有效并因地制宜地探讨中老年患者口腔种植医疗行业的规范化长效机制。 方法 采用人口比例概率(population proportionate sampling,PPS)三阶段抽样的方法,选择辽宁省沈阳市、抚顺市、锦州市、盘锦市、朝阳市5市中老年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中老年牙缺失患者对口腔种植的治疗效果预期在不同教育水平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媒介途径(中老年患者了解口腔种植的方式)在不同月收入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种植意愿、种植治疗效果预期、媒介途径、价格阻碍和风险性在不同地区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城镇患者的种植意愿( x=3.37)、种植治疗效果预期( x=3.76)、媒介途径( x=3.52)得分显著高于农村患者(2.91,3.35,3.12),而价格阻碍( x=2.71)、风险性( x=2.67)得分显著低于农村患者(2.94,3.01)。为进一步研究中老年牙缺失患者的口腔种植意愿,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检验,以此为根据可以看出,种植治疗效果预期( β=0.185)、媒介途径( β=0.277)对种植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价格阻碍( β=-0.212)、风险性( β=-0.127)、地域差别( β=-0.227)对种植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结论 价格阻碍、风险性、地域差别等是造成辽宁5市中老年牙缺失患者口腔种植意愿低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从医院、公众以及厂家多角度来增强口腔种植的宣传推广和应用普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罹患重度牙周炎上颌磨牙拔牙微翻瓣牙槽嵴保存效果评价:一项回顾性初步研究
    危伊萍, 张浩筠, 胡文杰, 徐涛, 李丽曼, 赵丽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5): 413-41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0.004
    摘要317)      PDF (1719KB)(531)    收藏
    目的 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的方式,探讨罹患重度牙周炎上颌磨牙拔牙微翻瓣牙槽嵴保存效果。 方法 纳入80例患者95颗上颌磨牙,拔牙后分别经过自然愈合或者微翻瓣牙槽嵴保存后种植,通过影像学评价骨高度、宽度变化和上颌窦气化量,记录种植时需要骨增量手术的比例。 结果 拔牙窝愈合后,牙槽窝中央骨高度在牙槽嵴保存组和自然愈合组分别增加了4.94 mm和2.20 mm。高骨壁侧嵴顶下1 mm骨宽度牙槽嵴保存组增加了约4 mm,而自然愈合组减少了约1 mm。自然愈合组上颌窦气化后的上颌窦底高度变化量为(0.50±0.35)mm,牙槽嵴保存组为(0.23±0.44)mm( P=0.003)。自然愈合组种植时骨增量比例为67.6%,牙槽嵴保存组为29.5%。 结论 罹患重度牙周炎上颌磨牙拔牙微翻瓣牙槽嵴保存可以改善牙槽骨高度、骨宽度及上颌窦气化,从而减少种植治疗阶段进行骨增量手术的比例,减少种植治疗阶段的创伤性和复杂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种植体构型设计的特点与临床应用现状
    蔡雯昱, 马骏驰, 赵文博, 王一茗, 周立波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5, 30 (2): 180-186.   DOI: 10.12337/zgkqzzxzz.2025.04.013
    摘要310)      PDF (1295KB)(468)    收藏
    近年来,种植体的构型设计不断优化,其在提高种植体初始稳定性和骨结合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实现种植体长期功能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关于种植体构型设计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共识。本文从种植体的颈部结构、螺纹设计、整体外形、根端特征、直径及长度等方面入手,结合不同骨质条件,以及即刻种植、延期种植、前牙区与后牙区等不同种植环境进行探讨,总结目前研究中较优的种植体构型设计方案,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因牙周炎面临失牙的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即刻种植的临床研究进展
    陆怡凡, 罗洪科, 陈谦明, 姒蜜思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6): 574-57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2.018
    摘要298)      PDF (1584KB)(346)    收藏
    临床工作中,种植固定义齿修复被认为是牙列缺损和/或牙列缺失的可靠治疗方案。因牙周炎面临失牙的患者为消除拔牙创内感染性组织带来的不利影响,传统观念认为需要软硬组织愈合后再制定口腔种植方案。随着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在控制牙周感染的前提下,即刻种植也逐渐引起关注,而且已经有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本文通过总结文献,分析目前因牙周炎面临失牙的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即刻种植的研究结果,总结相关经验,用以规范临床诊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上颌窦外侧壁来源骨块在牙槽嵴水平帐篷植骨技术中的应用
    周丹红, 胡玲, 周国栋, 邱悦声, 姜治伟, 杨国利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5): 407-412.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0.003
    摘要291)      PDF (1644KB)(319)    收藏
    目的 探讨上颌窦外侧壁来源骨块在帐篷植骨技术中对牙槽嵴水平骨增量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2018年11月至2023年3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应用上颌窦外侧壁骨块行上颌后牙区水平帐篷植骨术的牙列缺损患者,通过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对比植骨区牙槽嵴骨宽度,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距牙槽嵴顶0 mm和3 mm处骨宽度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P<0.05);术后6个月,牙槽嵴顶处的水平骨宽度较术前增量为(3.60±2.29)mm( P>0.05),距牙槽嵴顶3 mm处水平骨宽度较术前增量为(2.85±1.5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6个月距牙槽嵴顶不同距离处骨增量效果基本保持稳定,未显示出明显的骨吸收( P>0.05)。 结论 上颌窦外侧壁来源的骨块在牙槽嵴水平帐篷植骨技术中有良好的骨增量效果和临床预后,对于上颌后牙区牙槽嵴骨宽度不足,尤其是合并骨高度严重不足需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的病例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数字化钛网与可吸收性胶原膜骨增量效果的对比——一项回顾性研究
    李松航, 蔡潇潇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5, 30 (1): 19-26.   DOI: 10.12337/zgkqzzxzz.2025.02.005
    摘要289)      PDF (1736KB)(260)    收藏
    目的 对比评估数字化钛网与可吸收性胶原膜在骨增量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Terheyden 2/4或3/4型骨缺损患者24例,并将其分为可吸收性胶原膜组(12例)和数字化钛网组(12例)。2组患者分别在引导骨再生阶段采用了可吸收性胶原膜和数字化钛网作为屏障。在术前(T 1)、术后(T 2)、二期手术前(T 3)及负荷后1年(T 4)对患者的牙槽骨进行二维和三维水平的测量分析,从而对硬组织稳定性进行评估。 结果 可吸收性胶原膜组及数字化钛网组均能够在术后达到出色的骨增量效果,可吸收性胶原膜组在术后平均单牙位骨增量354.43 mm 3(330.04,403.93),数字化钛网组则在术后获得了368.98 mm 3(320.90,441.61)骨增量。尽管在术后可吸收性胶原膜组唇侧骨板均厚于数字化钛网组,然而在经过愈合期及负荷期后,数字化钛网组在唇侧骨板各位点厚于可吸收性胶原膜组。不论是在短期愈合还是长期行使功能后,数字化钛网组的唇舌侧骨板吸收量均要小于可吸收性胶原膜组。除此之外,在三维体积上,负荷1年后,数字化钛网组牙槽骨平均吸收154.83 mm 3(142.65,178.76),可吸收性胶原膜组平均单牙位吸收量207.18 mm 3(184.94,256.44),存在统计学差异,数字化钛网表现出了出色的骨保存结果。 结论 数字化钛网的骨增量效果更好,其能够通过在早期愈合阶段维持稳定的成骨空间,并对负荷后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种植体周囊肿1例
    许曼君, 刘春杰, 孙吏聪, 李宏, 郭福君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5, 30 (4): 384-38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5.08.009
    摘要287)      PDF (1599KB)(147)    收藏
    本文报告了1例由邻牙根尖周炎引发的种植体周囊肿的病例。患者因右侧下颌47位点种植体周肿痛就诊,经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成像等检查确诊。治疗中行47位点松动种植体拔除及病变组织刮除,并对46牙进行部分牙根截除及病变刮治,术后病理提示为牙源性囊肿伴感染,随访示创口恢复良好。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例进行分析,探讨种植体周囊肿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断手段及防治策略,旨在为口腔种植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助力提升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胶原蛋白海绵用于种植体周角化龈增量的临床效果观察
    钟志通, 黄忞, 王婧, 沈溱原, 吴润发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5): 474-47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0.013
    摘要282)      PDF (1849KB)(289)    收藏
    目的 评价胶原蛋白海绵用于种植体周角化龈增量的临床效果。 方法 14例患者的16个手术位点随机分为胶原蛋白海绵组和游离龈移植物组进行角化龈增量。在基线、术后即刻、6周和12周测量角化龈宽度、软组织厚度变化、颜色差异,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疼痛。 结果 在12周时,游离龈移植物组与胶原蛋白海绵组角化龈宽度分别为(5.81±0.75) mm和(3.50±0.53)mm( P<0.001),软组织厚度的变化量分别为(0.83±0.44)mm和(0.04±0.07)mm( P<0.05),颜色差异数值分别为130.86±53.99和34.13±31.77( P<0.05),VAS疼痛评分分别为(5.13±1.25)分和(1.88±1.13)分( P<0.001),手术时间分别为(38.17±4.56)min和(21.17±3.72)min( P<0.01),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胶原蛋白海绵可用于种植体周角化龈增量,与游离龈移植物相比,可以获得更佳的美学效果,减少手术时间,并避免由于开辟供区带来的额外创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美学区单颗牙缺失即刻种植与拔牙位点保存后延期种植的临床效果分析
    任帅吉, 杜静冰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6): 561-56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2.016
    摘要273)      PDF (1647KB)(256)    收藏
    目的 探讨美学区单颗牙缺失即刻种植与拔牙位点保存后延期种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在郑州植得口腔医院种植科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就诊的上颌前牙美学区单颗牙缺失需行种植修复的90例患者,按是否行拔牙位点保存及种植时机将患者分为即刻种植组与拔牙位点保存组,每组45例。即刻种植组采用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拔牙位点保存组采用拔牙位点保存后延期种植即刻修复。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牙槽骨相关指标、美学效果评价[红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与白色美学评分(white esthetic score,WES)]、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n,CRP)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患者满意度评价。 结果 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2组患者的牙槽骨高度、宽度及密度与种植体植入即刻相比均降低( P<0.05),即刻种植组均高于拔牙位点保存组( P<0.05);种植体植入1个月后,2组患者的CRP与TNF-α均较种植体植入次日升高( P<0.05),而即刻种植组的CRP与TNF-α均低于拔牙位点保存组( P<0.05);永久修复6个月后,即刻种植组患者的唇侧黏膜曲度、唇侧黏膜高度、软组织颜色、软组织质地评分及PES总分均高于拔牙位点保存组( P<0.05);永久修复6个月后,即刻种植组患者修复体的形状、表面纹理评分及WES总分均高于拔牙位点保存组( P<0.05);即刻种植组患者的种植体周角化黏膜高度、美观度及咀嚼功能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拔牙位点保存组( P<0.05)。 结论 即刻种植与拔牙位点保存后延期种植对美学区单颗牙缺失患者均有良好的效果,但即刻种植对改善患者的牙槽骨质量、口腔美学效果、炎症状况及满意度方面效果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牙槽突裂患者的牙种植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戴雨薇, 兰嵘, 吴轶群, 王凤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5): 486-49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0.015
    摘要270)      PDF (1448KB)(346)    收藏
    唇腭裂是常见的颌面部先天性发育异常,通常伴有牙槽突裂及天然牙缺失。牙槽突裂缺牙患者的传统修复常采用固定或可摘局部义齿治疗。随着骨移植和牙种植技术的出现,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可采用牙种植修复技术以实现更为理想的功能和美学效果。然而,目前针对牙槽突裂患者的骨增量手术方案缺乏统一标准,患者早期不同的治疗方案会导致牙槽突裂骨增量区剩余骨量和形态存在差异,进而影响该区域种植体的植入。本文将对牙槽突裂患者的骨移植方案及其对后续牙种植修复的影响、唇腭裂患者牙种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常见的治疗挑战进行概述,旨在促进唇腭裂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钛网辅助引导骨再生下假骨膜的研究进展
    杨敏雪, 李帝泽, 陈陶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5, 30 (1): 35-3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5.02.007
    摘要261)      PDF (1429KB)(433)    收藏
    在处理复杂牙槽骨缺损时,钛网作为不可吸收性屏障膜代表之一,其关键作用在于空间维持。在钛网植入术后,新骨表面常形成一层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假骨膜,根据其厚度可分为3种类型。假骨膜的形成与钛网的使用紧密相关,即便是3D打印个性化钛网,其形成依然无法避免。假骨膜形成的影响因素尚未明确,可能与钛网微动、孔隙大小等因素有关。在临床应用中,假骨膜在软组织增量和新骨保护方面有一定价值,但部分学者认为其会占据成骨空间,保留与否尚存争议。目前,假骨膜的形成机制、解剖组织学特征、临床应用价值及其留存争议尚未得到全面系统阐释。本综述将综合剖析钛网下假骨膜的形成、组织结构学特点、临床应用及其留存争议,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个性化钛网辅助修复大范围下颌牙槽骨缺损的静态力学分析
    王怀升, 韩泽奎, 臧旖欣, 宋振宇, 宋颐函, 孙子惠, 王心彧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5, 30 (1): 13-1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5.02.004
    摘要248)      PDF (2724KB)(251)    收藏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固位钉数目和位置对3D打印个性化钛网修复大范围骨缺损时的生物力学性能影响。 方法 构建数字化大范围下颌牙槽骨缺损模型,应用3-Matic 15和Geomagic Wrap 2021软件对模型进行虚拟骨增量,制作个性化钛网,相同钛网依据不同固位钉数目和位置分为5个模型:A:4颗固位钉分别位于颊侧近中、颊侧正中、下颌升支和舌侧;B:3颗固位钉分别位于颊侧近中、颊侧正中和下颌升支;C:2颗固位钉分别位于颊侧近中和颊侧正中;D:2颗固位钉分别位于颊侧近中和下颌升支;E:2颗固位钉分别位于颊侧正中和下颌升支。构建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各组3D打印个性化钛网的位移和应力。 结果 利用4颗固位钉的钛网,整体位移量较小,最大位移量为0.088 mm,能够充分保护内部骨增量材料;使用3颗固位钉的钛网,其颊侧及牙槽嵴顶的位移相对均匀,由于舌侧缺少固位钉,位移量较大,集中在舌侧的远中区,最大位移量为0.263 mm。3组使用2颗固位钉的模型中:固位钉位于颊侧近中和颊侧正中的模型,钛网的远中无固位钉,距固位钉越远的游离端位移量越大,最大数值达到3.255 mm;固位钉位于颊侧近中和下颌升支的模型,固位钉分别位于钛网近远中两端,此钛网跨度长,在受到载荷后钛网中间段向下沉降较大,两侧逐渐递减,整段钛网均匀变形,近中游离端受到上翘的力,位移最大为0.728 mm;固位钉位于颊侧正中和下颌升支的模型,近中悬臂梁较长,承受载荷后,越偏近中变形量越大,最大变形量为3.823 mm。因此,使用4颗固位钉钛网以及使用固位钉位于颊侧近中、正中钉钛网的等效应力分布均匀,无明显应力集中;使用3颗固位钉钛网的应力集中分布在其颊侧及固位钉周围;固位钉位于颊侧近中、下颌升支的钛网和固位钉位于颊侧正中、下颌升支的钛网应力分布均集中在2颗固位钉周围。A、B、C、D、E 5组钛网的最大应力分别为:183.29、451.30、722.22、904.84和1 462.40 MPa。 结论 固位钉的数目越多,个性化钛网负载下的位移越少;固位钉数量相同时,固位钉的位置对个性化钛网的移位有着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SAC分类在口腔种植规培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白轶, 柴纪华, 张晓欣, 夏婷, 曾浩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5): 498-50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0.017
    摘要246)      PDF (1547KB)(362)    收藏
    目的 探索SAC分类[简单(simple,S),复杂(advanced,A)和高度复杂(complex,C)分类]在口腔种植规培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 根据SAC分类将口腔种植规范化培训内容分为3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采用进阶式教学对学员进行分流;采用双盲方式对学员成绩进行评判;使用调查问卷收集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 结果 92.98%以上的学员认为课程内容难易适中,收获很大。 结论 SAC分类的使用能够在口腔种植规培教学中因材施教,有效提高学员知识水平,是口腔规范化培训教学中一种新的探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结合骨挤压钻用于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1例
    陈娜, 陈陶, 黄元丁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5, 30 (1): 74-80.   DOI: 10.12337/zgkqzzxzz.2025.02.013
    摘要240)      PDF (2106KB)(257)    收藏
    患者因左上第一磨牙冠根折拔除3个月要求行种植修复,CBCT检查发现缺牙位点剩余牙槽骨窦嵴距不足伴骨密度低。本病例结合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和骨挤压钻工具盒,基于机器视觉和力伺服控制系统,同期完成了机械臂精准引导下的骨挤压、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及种植体植入手术。术中未出现上颌窦膜穿孔,种植体初始稳定性良好,颈部及根部误差小于1 mm,角度误差小于2°,术后无上颌窦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CBCT复查示种植体骨结合良好,上颌窦底提升高度3.00~5.00 mm,体积增加291.47 mm 3,种植体稳定性(implant stability,IST)值为77;按常规流程完成二期牙龈塑形、种植修复印模及最终上部义齿修复。本病例提出了一种针对低密度伴垂直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区缺牙病例,采用自主式口腔种植机器人进行上颌窦底提升及骨挤压、种植体植入的数字化引导种植外科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乳酸链球菌素特性及在种植体周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喻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5, 30 (1): 86-90.   DOI: 10.12337/zgkqzzxzz.2025.02.015
    摘要240)      PDF (1723KB)(367)    收藏
    种植体周炎是种植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能够通过在细菌胞膜上形成孔道产生抑菌作用,对种植体周炎致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治疗种植体周炎的潜力。文章就nisin的特性及在种植体周炎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重度咽反射患者多牙种植手术经验分享1例
    徐邢环宇, 杨艳兰, 徐普, 郁豆, 陆丽英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5, 30 (1): 81-85.   DOI: 10.12337/zgkqzzxzz.2025.02.014
    摘要236)      PDF (2441KB)(308)    收藏
    探讨重度咽反射患者牙种植一期手术的治疗经验,为临床处理相应的患者提供参考。患者保持45°坐姿,药物含漱,种植位点麻醉及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应用,选择操作便捷的种植系统进行手术。患者咽反射抑制成功,顺利完成牙种植一期手术,术后CBCT检查种植体就位良好,复诊显示伤口愈合良好。对于重度咽反射患者,采用药物含漱可以减少患者痛苦,并顺利完成牙种植手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中黏骨膜穿孔的原因、治疗与预防
    宿玉成, 任斌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6): 512-51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2.008
    摘要232)      PDF (1851KB)(475)    收藏
    上颌后牙缺失后因上颌窦气化及牙槽嵴吸收常导致剩余骨高度及宽度的不足,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是解决此处垂直骨量不足的常用手段之一。术中黏骨膜穿孔是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种植医生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对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中黏骨膜穿孔的诊断、原因、治疗策略及预防等进行阐述,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处理黏骨膜穿孔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数字化技术在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中的应用
    高佳雨, 满毅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6): 537-542.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2.012
    摘要229)      PDF (2452KB)(269)    收藏
    上颌后牙缺失后常出现牙槽嵴吸收和上颌窦气化,导致垂直骨高度严重不足。侧壁开窗(或侧壁入路)上颌窦底提升通过在上颌窦侧壁开窗,抬升上颌窦黏骨膜,实现上颌后牙区的垂直骨增量,以满足种植体植入的骨高度需求。数字化技术在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中已广泛应用,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本文旨在探讨上颌窦底倾斜、存在上颌窦分隔、囊肿及异物病例中通过数字化技术辅助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的应用,以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不同喷砂参数对医用四级纯钛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刘奇奇, 赵雨佳, 邱林, 郝俊江, 宿瀚奇, 韩泽奎, 王心彧, 宿玉成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6): 555-560.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2.015
    摘要226)      PDF (1786KB)(423)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喷砂参数对医用四级纯钛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为优化纯钛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性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氧化铝颗粒利用正交实验设计,进行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医用四级纯钛表面喷砂处理,通过正交实验极差和方差分析,分析喷砂的粒度、压强、距离及时间对医用四级纯钛表面平均粗糙度(roughness average,Ra)的影响。 结果 本实验因素水平范围内可获得Ra值1.083~2.494 μm粗糙度表面。其中最小表面粗糙度(A组)参数为喷砂材粒度100目、压强0.2 MPa、喷砂距离50 mm、时间60 s,最大表面粗糙度(B组)参数为喷砂材粒度60目、压强0.4 MPa、喷砂距离100 mm、时间15 s。 结论 在本实验因素水平范围内Ra值随喷砂粒度和时间的增大而减小,随喷砂压强和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酸洗预处理对Ti-6Al-4V合金微观形貌与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赵雨佳, 刘奇奇, 邱林, 郝俊江, 宿瀚奇, 韩泽奎, 王心彧, 宿玉成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5, 30 (1): 47-5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5.02.009
    摘要226)      PDF (1846KB)(294)    收藏
    目的 评估不同酸洗液酸洗预处理后六铝四钒钛(Ti-6Al-4V)合金的微观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的变化,以确定适合作为植入性生物材料的钛合金的酸洗方法。 方法 采用接触角测量、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电化学测试等研究HF+H 2SO 4酸洗液、HF+HNO 3酸洗液、HF酸洗液对Ti-6Al-4V合金试样进行酸洗后的微观形貌、亲水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等。 结果 Ti-6Al-4V合金试样在3种酸洗液中表现为不同的酸洗速率:HF+H 2SO 4酸洗组为0.088 μm/s、HF+HNO 3酸洗组为0.064 μm/s、HF酸洗组为0.097 μm/s。3组试样均表现出特征性的α+β相微观形貌,HF+HNO 3酸洗组和HF酸洗组β相占比大于HF+H 2SO 4酸洗组,HF酸洗组出现了氢化物相,光学显微镜下HF+HNO 3酸洗组试样点蚀现象最少;在模拟体液中做耐腐蚀性能测试,自腐蚀电位结果为去离子水组>HF+HNO 3酸洗组>HF+H 2SO 4酸洗组>HF酸洗组。 结论 经HF+HNO 3酸洗的Ti-6Al-4V合金试样表面平滑,接触角为47.63°±2.40°、失重率为1.11%±0.08%,可均匀去除有机杂质及氧化膜,C/Ti与O/Ti值分别下降至0.047±0.001、0.040±0.008,且有较高耐腐蚀性能,自腐蚀电位为-0.676 V。可选用HF+HNO 3酸洗液以获得耐腐蚀性能较高且表面清洁、均匀的植入性生物Ti-6Al-4V合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写在“骨增量”重点栏目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5): 398-39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0.001
    摘要225)      PDF (1255KB)(41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前牙缺失患者应用不同基台联合全瓷冠修复治疗的效果比较
    赵伟举, 姚树宾, 王亚婷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5, 30 (1): 68-7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5.02.012
    摘要215)      PDF (1466KB)(206)    收藏
    目的 对比分析个性化全瓷基台、个性化纯钛基台分别联合全瓷冠修复前牙缺失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金水慧慈医院口腔科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前牙缺失患者76例(85个缺牙位点),行临床资料病例对照研究,依照基台材料差异分为2组:纯钛基台组(38例41个缺牙位点)接受个性化纯钛基台联合全瓷冠修复治疗,全瓷基台组(38例44个缺牙位点)接受个性化全瓷基台联合全瓷冠修复治疗,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种植牙健康情况[种植体周软组织指数、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14,OHIP-14)评估]、修复红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白色美学评分(white esthetic score,WES)满意度及并发症。 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2组不同时间点种植体周软组织指数、PLI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测量时间主效应分析: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种植体周软组织指数、PLI水平均呈升高趋势发展( P<0.05);经组别主效应分析:全瓷基台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种植体周软组织指数、PLI均较纯钛基台组低( P<0.05);治疗后6个月2组生活质量均提升,且全瓷基台组OHIP-14评分低于纯钛基台组( P<0.05);治疗后6个月全瓷基台组PES、WES满意度均较纯钛基台组高( 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与个性化纯钛基台相比,前牙缺失患者接受个性化全瓷基台联合全瓷冠修复治疗,更能提高种植体周软组织健康水平,改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且患者修复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现代口腔种植学之父布伦马克教授逝世十周年追思会
    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6): 502-50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12.001
    摘要213)      PDF (1625KB)(42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