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影响获得可预期上颌窦骨增量的因素
    赵阳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289-294.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16
    摘要1792)      PDF (1348KB)(1348)    收藏
    上颌窦底提升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问题的常用手术方法。本文结合上颌窦骨增量成骨的特殊背景,从骨接触面积、血管生成、空间稳定性和安全愈合4个方面探讨实现可预期上颌窦骨增量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种植体周炎发病影响因素及诊治新进展
    闫福华, 宋诗源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 28 (6): 402-40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12.003
    摘要996)      PDF (1334KB)(1244)    收藏
    口腔种植治疗是目前修复牙列缺损和缺失的常用方法之一。种植体周炎是种植治疗的常见生物学并发症,其以种植体周黏膜炎症和支持骨的进行性丧失为特征。种植体周炎的发生会影响种植修复的预后甚至导致种植失败,对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减少种植体周炎的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改善种植治疗的预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种植体周炎的发病影响因素、目前的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法,并就一些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新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的专家共识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95-100.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1
    摘要420)      PDF (1401KB)(751)    收藏
    目前,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尤其是3D打印个性化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是许多骨缺损病例(尤其是复杂骨缺损病例)种植手术时骨增量的一种可靠解决方案。鉴于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技术敏感性较强,钛网暴露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相关的指南或共识,《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编辑部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起草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伴上颌窦囊肿或囊肿样病变的上颌窦底提升的专家共识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195-20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01
    摘要306)      PDF (1090KB)(593)    收藏
    上颌窦底提升是目前解决上颌后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经典术式,而上颌窦囊肿的存在常为上颌窦底提升带来困难和挑战。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伴上颌窦囊肿或囊肿样病变的上颌窦底提升的指南或共识。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针对伴上颌窦囊肿或囊肿样病变行上颌窦底提升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种植体周炎的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
    徐淑兰, 朱元希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 28 (6): 394-40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12.002
    摘要274)      PDF (1706KB)(880)    收藏
    种植体周炎是口腔种植治疗的常见生物学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种植体周炎的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是种植医生面临的两大问题。基于临床证据的治疗决策和准确的预后评估可为医生提供指导,使其能够根据患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也可以引导患者进行口腔自我保健和全身因素控制,从而实现简化患者治疗流程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目标。本文将对种植体周炎的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进行总结,探讨其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并提出临床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口腔咬合临床应用的现状与进展
    陈江, 何凯讯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3-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2
    摘要262)      PDF (1322KB)(457)    收藏
    口腔咬合涉及牙的位置、关节运动以及肌肉功能等。正常的口腔咬合对于咀嚼、发音、面部表情等功能都至关重要。口腔咬合不良可以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表现为颞下颌关节疼痛、修复体崩瓷等。因此,口腔咬合在口腔医学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口腔咬合的深入研究,口腔医生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与咬合相关的问题,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拟介绍口腔咬合研究现状与未来,指导种植咬合的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上颌窦底提升专家共识:上颌窦间隔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03-10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3
    摘要241)      PDF (1040KB)(634)    收藏
    上颌窦间隔是常见于上颌窦内的骨性结构,在设计上颌窦底提升时,了解上颌窦间隔的存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就上颌窦间隔的分类、解剖生物学特征、对上颌窦成骨的影响、其处理方法及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存在上颌窦间隔的上颌窦底提升实施提供参考依据,降低由于上颌窦间隔存在而引起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不同��特征对后牙种植单冠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杨锋, 王梦雅, 殷文杰, 张政, 陈江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16-2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4
    摘要217)      PDF (1667KB)(196)    收藏
    目的 通过有限元方法探究即刻负荷状态下不同��特征对后牙种植单冠种植体-骨界面生物力学变化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特征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过盈配合法建立即刻负荷种植义齿及周围骨组织有限元模型后,参照天然牙设计6种不同的��特征,使用Ansys Workbench 2021 R2软件分别进行轴向200 N静态加载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评估不同��特征对种植体-骨界面位移、Von Mises应力等的影响。 结果 A-B-C咬合接触可获得最小的种植体及周围骨皮质和骨松质的位移(10.52 μm、5.67 μm、9.34 μm);修复平台咬合(3点)接触产生了最大的种植体、骨皮质、骨松质位移(15.24 μm、8.94 μm、12.15 μm)。与其他��接触类型相比,A-B咬合接触产生了最大的种植体Von Mises应力(71.91 MPa),明显降低了骨皮质和骨松质的最大Von Mises应力(18.04 MPa,17.81 MPa)。 结论 即刻负荷状态下不同的��特征显著影响种植体-骨界面的位移及Von Mises应力分布,改变了应力集中位点;A-B-C咬合接触有利于减小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的Von Mises应力,A-B咬合设计在��力轴向传递方面略有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骨挤压钻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可心, 季平, 李帝泽, 陈媛, 赵洪永, 陆沁怡, 白雅馨, 陈陶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62-6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11
    摘要217)      PDF (1660KB)(250)    收藏
    目的 观察并评估应用骨挤压钻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 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应用骨挤压钻法行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病例39例,女性21例,男性18例,年龄21~73岁,平均(51.67±11.68)岁。术后6个月行永久修复。术前(T0)、术后即刻(T1)及术后6个月(T2)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对种植位点的窦底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骨密度(bone density,BD)及窦底垂直骨高度(vertical bone height,VBH)等进行测量并比较。功能负荷前测量种植体稳定性(implant stability,IST)、计算上颌窦底黏骨膜穿孔率以及种植体留存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9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53颗。T0牙槽骨高度为3.38~9.40 mm,平均(6.16±1.00) mm,T1和T2的牙槽骨高度分别为(11.25±1.10) mm和(10.36±0.99) mm。不同时间点观测的牙槽骨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T0、T1、T2的骨密度中位数分别为196.65 Hu、441.70 Hu和435.04 Hu。T0与T1间骨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1)。采用该方法,上颌窦底黏骨膜穿孔率为1.89%(1/53)。2颗种植体于术后6个月脱落,总体种植体留存率为96.23%(51/53),其余种植体在功能负荷前均获得良好的IST值(77.61±4.78),且在随访期间内未出现种植体周炎的迹象。 结论 骨挤压钻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可获得良好的上颌窦提升效果,术后上颌窦黏骨膜穿孔率较低。该方法用于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短期临床效果良好,但长期临床效果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骨质疏松症患者口腔种植治疗的风险与对策
    柳忠豪, 董凯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4): 303-310.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8.003
    摘要211)      PDF (1557KB)(309)    收藏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密度降低及骨量减少为主要特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作为牙缺失的首选治疗方法,种植牙具有很高的留存率,但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骨组织微结构的损坏可能会导致口腔种植治疗失败的风险增高。虽然骨质疏松不是口腔种植治疗的禁忌证,但是临床医生仍应高度重视相关风险因素。本文对骨质疏松患者的牙槽骨塑形及改建、种植牙留存率、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影响以及牙种植治疗策略这几方面进行探讨,以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数字化技术辅助牙列缺损患者的种植修复与咬合重建——基本修复程序
    严宇巍, 林潇, 马蕊, 梁超, 耿威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30-35.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6
    摘要207)      PDF (2541KB)(304)    收藏
    咬合重建是复杂的口腔治疗程序,对治疗的精准度要求较高,尤其是涉及种植支持固定修复体的咬合重建治疗。而数字化技术的辅助有利于提高治疗的精准性,为种植修复患者的咬合重建治疗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本文旨在探讨联合应用神经肌肉分析系统和电子面弓的数字化技术,辅助牙列缺损患者的种植修复与咬合重建的基本修复程序,以期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Er,Cr:YSGG激光治疗种植体周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孙菲, 王翠, 胡文杰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 28 (6): 417-42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12.005
    摘要206)      PDF (1568KB)(267)    收藏
    目的 评价应用Er, Cr: YSGG激光与黏膜下刮治治疗早期种植体周炎的短期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28位早期种植体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4人/14颗种植体)使用Er, Cr: YSGG激光进行治疗,对照组(14人/14颗种植体)采用钛刮治器行手工刮治,并用氯己定冲洗进行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和3个月种植体周的改良菌斑指数(mPI)、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对比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差异及治疗后的成功率。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3个月两组种植体及种植体周的mPI、PD、BI与基线水平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BI较对照组在治疗后2个月[试验组(1.67±0.45),对照组(2.40±0.55)( P=0.001)]和3个月[试验组(1.07±0.38),对照组(2.09±0.83)( P<0.001)]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患者水平治疗成功率分别为28.6%和7.1%( P=0.037),在位点水平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70.2%和48.8%( 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Er, Cr: YSGG激光治疗早期种植体周炎较手工刮治可以更好地缓解种植体周软组织的炎症,可作为早期种植体周炎治疗的替代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数字化颌位关系记录与转移方法的研究进展
    满毅, 蓝冬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212-21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04
    摘要198)      PDF (1472KB)(391)    收藏
    近年来,口腔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开启了全口种植修复的新时代。颌位关系的正确记录和转移是全口义齿修复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相较于传统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缩短患者的诊疗周期,提高诊疗效率。本文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在记录和转移无牙颌患者颌位关系时的应用和进展,深入探讨口腔数字化为临床医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临床医生在全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改良”上颌窦底提升
    孙晓琳, 罗嘉欣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18-126.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5
    摘要193)      PDF (1637KB)(361)    收藏
    上颌后牙缺失时,由于缺乏牙的功能性刺激以及上颌窦气化作用导致种植所需的剩余骨高度不足,剩余骨量无法保证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时,需要采取上颌窦底提升增加上颌后牙区骨量。“改良”上颌窦底内提升是通过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在内镜(endoscope)辅助下实现同期植入种植体(simultaneous implants placement)的一种改良的、微创的牙槽嵴入路上颌窦底提升(sinus floor elevation),简称“PESS”。“PESS”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上颌窦底提升,减小了手术创伤。本文阐述了“PESS”的原理、适应证、临床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以期为“PESS”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数字化设计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中��平面的确定
    叶颖, 刘伟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9-15.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3
    摘要190)      PDF (1569KB)(393)    收藏
    各类牙科数字化技术在种植固定修复中已经得到了充分应用。多种模态的数字化数据提供了较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信息量及信息精确度,使得医师和技师能够更直观、更精准的进行方案设计。在全牙列数字化修复设计中,��平面的确定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咬合功能协调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义齿设计加工中尚缺少可供参考的设计原则及规范方法。本文以��平面为出发点,讨论了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中涉及的数字化技术及数据、虚拟颌位关系转移,以及��平面定位的各类参考方法,以期为全牙列种植咬合重建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上颌磨牙位点保存两种创口封闭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刘宗艺, 张清彬, 叶展超, 于长英, 刘婉清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49-55.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9
    摘要183)      PDF (1608KB)(279)    收藏
    目的 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和游离龈移植(free gingival graft,FGG)分别与Bio-Oss Collagen联合应用于上颌磨牙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需要拔除上颌磨牙的患者30例,拔牙后填入Bio-Oss Collagen,随机分为两组,A组覆盖CGF封闭创口,B组使用FGG封闭创口,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半年后测量颊侧角化龈宽度变化,拍摄CBCT测量牙槽骨和上颌窦底变化。 结果 术后1周和2周时,B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A组( P<0.05);术后6个月,A组和B组颊侧角化龈宽度分别减少了(0.79±0.16)mm和(0.35±0.18)mm( P<0.05)。两组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牙槽骨宽度变化差值、颊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差值和上颌窦底高度变化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上颌磨牙拔除后,植入Bio-Oss Collagen联合CGF或FGG行拔牙位点保存均可有效减少牙槽骨吸收,两者术后牙槽骨和上颌窦底变化没有显著差异,B组术后创面愈合率和颊侧角化龈减少量优于A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种植修复基台穿龈锥度变化对牙龈附着的影响
    徐欣馨, 王心彧, 韩泽奎, 张亮, 高士军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36-4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7
    摘要181)      PDF (1552KB)(303)    收藏
    目的 通过体内实验检测测试基台穿龈部位不同锥度和材料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附着的影响,并选出最佳的基台穿龈锥度。 方法 用CAD/CAM技术制作出不同穿龈锥度的Ti6Al4V和氧化锆基台,对基台进行表面处理后,植入到动物口腔内,在愈合后四周处死动物,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观察牙龈与不同材料和不同锥度基台结合时的组织学反应情况。 结果 自制的不同穿龈锥度基台表面的粗糙度:Ti6Al4V为Ra=0.16 μm,氧化锆为Ra=0.34 μm;HE染色:35°组炎症细胞较其他组多,20°~30°组炎症细胞数量及分布无明显差异,氧化锆组较Ti6Al4V组炎症明显;IHC染色:在基台和周围上皮之间的界面观察到层粘连蛋白-5(laminin-5,LN-5)的免疫组化染色强度随着穿龈锥度的增加在30 °时达到顶峰;氧化锆组相对Ti6Al4V组呈弱表达;LN-5的定量分析可见20°~40°组的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分别为0.27±0.00、0.29±0.00、0.35±0.00、0.24±0.01、0.25 ± 0.01,各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i6Al4V和氧化锆的MOD值分别为0.29 ±0.00、0.20±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组织学反应间接证明30°穿龈锥度的修复基台软组织附着能力较好,3D打印Ti6Al4V基台较数字化切削氧化锆基台软组织附着能力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先天缺牙患者的种植治疗
    吴轶群, 王凤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204-21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03
    摘要176)      PDF (2552KB)(247)    收藏
    先天缺牙患者主要表现为牙数目不足、上下颌骨牙槽突发育不全、颌面部发育不良等,可导致口腔或全身功能异常,危害性大,治疗难度高。种植义齿因其良好的稳定性和舒适度,是修复此类患者缺失牙的理想选择。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先天缺牙患者种植治疗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先天缺牙患者口腔功能重建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计算机辅助口腔种植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付爽, 黄滨, 冯意, 汪海燕, 孙为, 纪伟, 施斌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87-92.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15
    摘要168)      PDF (1295KB)(226)    收藏
    为了提高种植体的植入精度,减轻手术创伤,提高种植治疗的成功率和美学效果,计算机辅助技术被应用于种植手术。计算机辅助的种植手术主要分为两类:静态计算机辅助种植手术与动态计算机辅助种植手术。其中,静态计算机辅助种植手术通过术前设计制作的手术导板引导术者植入种植体;而动态计算机辅助种植手术通过实时定位与追踪技术引导术者,其操作高效、快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口腔种植手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计算机辅助口腔种植手术的分类和临床流程、种植体植入精度和影响植入精度的因素、临床效果和患者报告指标进行详细论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写在“全身系统性疾病与牙种植”重点栏目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4): 295-296.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8.001
    摘要165)      PDF (1347KB)(24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研究现状
    夏海斌, 徐珺怡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09-11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4
    摘要165)      PDF (1604KB)(312)    收藏
    在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时,与上颌窦底外提升相比,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种植的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反应较轻、治疗周期较短,但是手术视野和提升高度受限,容易发生上颌窦黏骨膜穿孔亦或剥离不足,因此传统观念里内提升仅适用于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轻度不足的病例。随着外科器械的改良、上颌窦底内提升新技术的涌现以及数字化技术的辅助,研究者们对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案有了新的认知。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左上中切牙种植修复后低咬合1例
    刘鲁鹏, 赵歌, 杨云东, 肖慧娟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77-8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13
    摘要162)      PDF (1622KB)(241)    收藏
    讨论上前牙缺失患者种植修复后出现低咬合(infraocclusion)现象,分析和讨论此类并发症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患者左上中切牙外伤致冠根折断至龈下而无法保留,微创拔除患牙后进行不翻瓣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术后7个月后完成氧化锆饰瓷冠修复,CBCT和根尖X线片检查显示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唇侧骨板厚度充足,边缘骨水平稳定。术后5年随访发现21种植体下沉,呈现低咬合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写在“口腔种植的咬合重建”重点栏目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1-2.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1
    摘要162)      PDF (1174KB)(24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中上颌窦黏骨膜穿孔修补方式的研究进展
    傅达希, 唐增斌, 朱怡霖, 石子麦, 潘小波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4): 378-384.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8.014
    摘要162)      PDF (1588KB)(146)    收藏
    上颌后牙区牙缺失导致的牙槽嵴吸收以及上颌窦的气化,造成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常通过上颌窦底提升进行骨增量。上颌窦黏骨膜穿孔是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穿孔后如何进行修补,不同修补方式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本文将对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中上颌窦黏骨膜穿孔不同修补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陈江, 丘雨蓓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252-25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10
    摘要160)      PDF (1333KB)(171)    收藏
    种植区牙槽骨骨量不足是影响口腔种植效果的重要因素,骨增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口腔种植骨增量提供了新手段。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种植体周软组织增量材料的研究进展
    陈佳欣, 顾新华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284-28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15
    摘要158)      PDF (1341KB)(211)    收藏
    随着种植牙技术日渐成熟,种植修复中种植牙的美学效果和种植体周组织的长期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牙缺失常伴随缺牙区周围软硬组织量的减少,常不能满足种植修复的要求,因此种植体周软硬组织增量是牙种植的关键步骤。本文旨在介绍常见的种植体周软组织增量材料,为解决种植体周软组织不足问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器官移植患者接受种植治疗时的临床思考
    汤祎熳, 邱立新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4): 297-302.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8.002
    摘要158)      PDF (1481KB)(168)    收藏
    器官移植为严重器官衰竭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该类人群平均寿命的延长,器官移植患者对缺失牙的修复需求不断增长。种植牙已成为修复缺失牙的首选治疗方法。尽管种植牙在健康成年人中具有很高的成功率,但对器官移植患者来说,由于他们移植前患有的全身性疾病和终身需要接受的免疫抑制治疗,进行种植修复的风险会有所增加。本文对器官移植患者口腔种植治疗的特殊性及成功率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论述了对器官移植患者进行种植治疗时如何进行全面评估,以及如何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预防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以期为器官移植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种植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含钇氧化锆材料在口腔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解海林, 郭雪琪, 王丽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84-18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14
    摘要156)      PDF (1344KB)(217)    收藏
    与其他稳定类型的氧化锆陶瓷相比,含钇氧化锆陶瓷具有良好的机械和生物学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领域。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氧化锆陶瓷种类繁多,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陶瓷(yttrium-stabilized tetragonal zirconia polycrystal,Y-TZP)机械性能突出,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yttrium-partially stabilized zirconia,Y-PSZ)则具有更优的美学性能,了解不同含钇氧化锆陶瓷的理化性质,有助于医生在临床应用中作出正确选择。本文就不同含钇氧化锆陶瓷的理化性质和临床适应证进行综述,拟为含钇氧化锆陶瓷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基于CBCT的深度学习辅助解剖结构分割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高乾程, 李新东, 曹明国, 刘云峰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82-86.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14
    摘要156)      PDF (1333KB)(269)    收藏
    应用深度学习进行口腔解剖结构分割相比手动分割及传统算法分割可高效获得精准、一致性良好的分割结果。该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术区解剖结构信息,进行口腔种植手术及口腔修复方案的设计。本文拟对基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成像的深度学习在口腔种植领域解剖结构分割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钱雨馨, 吴维, 周永淼, 王明熙, 汤春波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38-14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8
    摘要151)      PDF (1371KB)(223)    收藏
    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情况下,上颌窦底内提升是增加种植所需骨量的一种较为常见且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这项技术也可能会导致多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需要临床医生关注多种危险因素,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本文旨在探讨上颌窦底内提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将其分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两大类详细讨论。术中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为上颌窦底黏骨膜穿孔和种植体异位进入上颌窦。术后并发症中较为值得关注的是上颌窦术后感染和上颌窦炎、术后植入物移位以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针对以上并发症,本文对其危险因素做出详细的阐述,希望有助于临床医生在临床上更加安全有效地运用上颌窦底内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虚拟患者构建在口腔种植中应用的现状
    陈金妍, 张筠, 吴轶群, 王凤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 28 (6): 473-47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12.013
    摘要145)      PDF (1380KB)(218)    收藏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逐渐深入,虚拟患者的构建可以整合患者多源数字化信息,助力口腔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在口腔种植修复中有较好应用前景。本文就多源三维图像和动态信息的来源及获取、虚拟患者构建方法及其在口腔种植学领域应用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写在“种植体周炎”重点栏目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 28 (6): 392-39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12.001
    摘要144)      PDF (1131KB)(30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骨质疏松症对牙种植的影响及临床考量
    邱韵, 王宇蓝, 张玉峰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4): 336-34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8.007
    摘要144)      PDF (1397KB)(267)    收藏
    随着现代牙科技术的发展,种植牙逐渐成为修复缺失牙的首选方法。牙槽骨的质量是口腔种植骨结合及种植体长期留存的关键。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密度降低为表现的系统性疾病,累及包括口腔在内的全身骨骼。骨质疏松症的口腔表现对于其早期诊断具有提示作用,并且骨质疏松症导致的全身和口腔变化对种植牙的影响也不可忽略。深入了解骨质疏松患者口腔种植过程中的治疗风险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有望提高口腔种植治疗的成功率。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骨质疏松症的口腔表现、口腔种植的治疗风险及方案考量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聚四氟乙烯膜改性个性化钛网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杨波, 韩泽奎, 代浩然, 张亮, 臧旖欣, 王心彧, 宿玉成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 28 (6): 451-45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12.010
    摘要141)      PDF (2768KB)(168)    收藏
    目的 通过在个性化钛网表面制备聚四氟乙烯膜,改善个性化钛网表面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能。 方法 采用白刚玉对个性化钛网表面进行喷砂粗化并空气喷涂聚四氟乙烯分散液,烧结热固化成膜以获得聚四氟乙烯膜改性个性化钛网(PMTM)。实验分组为激光选区熔融打印未处理(CON)、机械抛光(MP)、低粒径喷砂(SB)、成品钛加强致密性聚四氟乙烯膜(TRDP),分析试样表面形貌、粗糙度、亲水性、官能团、物相组成。对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共培养后各组试样表面黏附的细菌数量及形态进行分析,评估聚四氟乙烯膜改性个性化钛网的体外抗菌能力。 结果 PMTM组表面形成稳定结合、高纯度的聚四氟乙烯薄膜,使改性的个性化钛网表面微米尺度粗糙度下降,高度疏水。CON组表面细菌量最多( P<0.001),MP、SB组表面细菌黏附数量较低。PMTM及TRDP组细菌黏附量相对最低,两者抗细菌黏附效果相近( P>0.05)。 结论 在个性化钛网表面制备聚四氟乙烯膜可以抑制细菌黏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个性化钛网表面处理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应用结缔组织平台技术治疗美学区种植体周炎合并种植体下沉一例及文献回顾
    林志辉, 王希, 满毅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 28 (6): 424-42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12.006
    摘要139)      PDF (1718KB)(393)    收藏
    在种植义齿长期行使功能过程中,受到患者全身情况、手术操作、种植修复以及修复工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种植体周生物学并发症的发生往往难以避免。此外,在美学区种植修复患者的临床长期随访过程中,常可发现种植修复体切缘较对侧同名天然牙切缘偏根方的情况,即种植体下沉。本文报告一例应用结缔组织平台技术治疗美学区种植体周炎合并种植体下沉的病例,该病例在术前通过非手术治疗对术区炎症进行控制,术中采用结缔组织平台技术进行种植体周软组织增量,术后3个月行临时修复,术后6个月完成最终修复。短期治疗结果显示,对于美学区种植体周炎合并种植体下沉的病例,采用结缔组织平台技术可良好的实现术区软组织重建,降低美学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先天缺牙致病基因的相关研究进展
    张晗, 孙瑶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218-22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05
    摘要139)      PDF (1372KB)(182)    收藏
    先天性牙缺失(先天缺牙)是一种在口腔发育中常见的异常,目前对其致病机理的了解仍然不完全。最新研究已经鉴定出多个与这种情况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到调节和指导牙胚正常发育的关键信号途径中。本综述重点讨论了与先天缺牙相关的基因及其参与的牙发育信号传导途径。随着利用模式动物对这一发育异常致病过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针对这些基因的功能调节或修复信号传递缺陷或许是治疗先天缺牙的有效策略。此外,本文还综述了在人类患者中常见先天缺牙致病基因的临床特点,并探讨了先天缺牙致病基因和肿瘤发生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口腔种植治疗中骨再生材料的研究现状
    李歆, 刘开政, 武诗语, 刘远翔, 黄宝鑫, 乔威, 潘浩波, 陈卓凡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4): 371-37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8.013
    摘要139)      PDF (1414KB)(228)    收藏
    当前口腔种植临床治疗中,需要涉及骨组织再生的病例逐年增加,对相关生物材料的要求日益提高。本文旨在回顾总结口腔种植骨再生材料的研究现状。结合骨再生应用的具体特点,探讨影响材料性能的生物化学及物理学性质,并对当前骨再生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进一步展望未来口腔骨种植再生材料的研究方向,以期推动下一代口腔骨再生材料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先天性缺牙治疗的研究进展
    耿晨昕, 刘洋, 韩冬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224-230.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06
    摘要138)      PDF (1368KB)(398)    收藏
    先天性缺牙是人类最常见的牙发育异常,影响患者的咀嚼、发音、美观及颌面部发育。由于该疾病的特殊特点,其治疗历时久、花费高,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经济的双重负担。治疗方法包括儿科、正畸、颌面外科、修复、种植等多学科协作的序列治疗,以及靶向分子治疗和组织工程技术等新兴手段。本文综述了先天性缺牙的疾病特点、传统治疗方式的新进展以及新兴的治疗方法,简述了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旨在为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上颌后牙剩余骨高度严重不足伴颌间距离不足位点的种植修复1例
    徐业豪, 戴婕婷, 任碧晖, 魏洪武, 郭水根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 28 (6): 466-472.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12.012
    摘要138)      PDF (1526KB)(230)    收藏
    通过一例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伴颌间距离严重不足的种植修复病例报告分析,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本病例先行其他牙的咬合重建抬高部分咬合,咬合重建后颌间距离依旧不足,进而在种植位点行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及骨增量手术,为后期种植体的植入创造周围骨包绕的稳定条件,8个月后再行第二次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并同期骨下深部植入锥度固位短种植体,复诊显示骨结合良好,永久修复2年后复诊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稳定。分析认为在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及颌间距离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先行上颌窦底提升及骨增量,创造延期种植时种植体周围骨包绕的稳定条件,第二次种植时再进行上颌窦底提升及短种植体深部植入,进而为后期修复创造足够的修复空间来完成最终修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光学感应式下颌运动轨迹描记所获参数准确性及可重复性的体外研究
    师晓蕊, 张吉昊, 刘峰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24-2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5
    摘要138)      PDF (1495KB)(229)    收藏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测量并比较不同设定角度、不同操作路径下前伸髁导斜度及切导斜度的差别,评价光学感应式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的参数结果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方法 根据实际招募受试者口内光学扫描及上下颌牙列坐标数据文件,设计制作个性化测量模型及固定装置,3D打印加工并安装于全可调咬合架上。调节咬合架双侧前伸髁导斜度及前伸切导斜度,设10°至60°梯度变化共12组,使用咬合架设定参数模块完成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并读取测量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除前伸髁导斜度40°与60°组及前伸切导斜度10°组外,其余各组测量值与设定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标准差范围0.300°~2.994°;不同铰链轴测定的操作路径所获得前伸髁导斜度数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 光学感应式下颌运动轨迹描记所获得的参数准确性及可重复性可满足临床应用需求,但其测量值仍与设定值存在一定差异。在保证测试装置稳定的前提下,针对同一对象进行多次不同测试时,是否进行重复轴定位对于测量结果不存在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