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梯形全厚瓣与复合瓣在下颌后牙区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对比
- 胡修诚, 孙仕晨, 吴彬彬, 吴丹, 孙海鹏
-
2025, 30(2):
144-150.
DOI: 10.12337/zgkqzzxzz.2025.04.008
-
摘要
(
30 )
PDF (1397KB)
(
17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梯形全厚瓣(trapezoidal full-thickness flap,TFF)及复合瓣(combination flap,CF)2种软组织瓣推进术式在下颌后牙区引导骨再生(guide bone regeneration,GBR)中的临床优缺点,对比术后患者疼痛、肿胀程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深圳市口腔医院修复和种植医学中心89例下颌后牙单颗种植并同期行GBR 患者的资料。按照软组织瓣推进术式分为TFF组(47例)和CF组(42例)。比较2组术中辅助垂直切口、使用膜钉等辅助固定装置及软组织瓣意外穿孔情况,并记录2组术后1周内疼痛、肿胀情况。结果 术中,TFF组均需做超过膜龈联合的垂直切口;CF组13例(31.0%)无需辅助垂直切口,29例(69.0%)需做止于膜龈联合小的垂直切口。TFF组无软组织瓣穿孔发生,CF组有2例(4.8%)在骨膜切口和分离减张时发生意外穿孔。固定胶原膜时,TFF组有22例(46.8%)在牙槽嵴顶使用膜钉,25例(53.2%)在根方使用膜钉;CF组有18例(42.9%)在牙槽嵴顶使用膜钉,根方无需使用膜钉。术后,2组均无感染、骨增量材料外漏等并发症。疼痛方面,术后第1、3、5、7天TFF组较CF组疼痛轻,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肿胀方面,术后第1、3、5天TFF组较CF组肿胀轻,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TFF组仍较CF组肿胀轻,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TFF组和CF组均可有效推进软组织瓣,实现创口初期关闭,2组术后疼痛情况无明显差异,肿胀情况术后第1、3、5天2组间无明显差异,仅术后第7天CF组肿胀稍重于TFF组。复合瓣作为改良术式,技术敏感性高于经典的梯形全厚瓣。但用于下颌后牙区时,复合瓣可只做止于膜龈联合的垂直小切口,甚至无需辅助垂直切口,有利于术区血供、减小创伤,还可利用根方骨膜“口袋”固定胶原膜,避免在骨缺损区根方使用膜钉,降低损伤邻近重要解剖结构的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