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说明
论文模版
论文介绍信及授权书
下载中心
自荐审稿人信息登记表
自荐为本刊审稿人
更多...
关于本刊
期刊沿革
本刊审稿专家
编辑部联系方式
期刊在线信息
当期目录
全年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阅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服务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4-1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笔谈
以生物学为导向种植治疗理念——从种植体周炎预防入手浅谈种植治疗范式转变之必然
李德华
2021, 26(2): 79-84.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4.001
摘要
(
503
)
PDF
(1101KB) (
8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技术已成为牙列缺损、牙列缺失修复的常规方案,被证明具有良好的近远期治疗效果,这得益于种植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治疗理念的逐步更新。以修复为导向是当代口腔种植技术的核心治疗理念,在推动口腔种植学科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种植义齿与天然牙齿存在根本差异,尤其表现在种植体软硬组织界面生物学特征方面的不同,因此种植治疗范式除需满足修复空间位置方面的要求外还应符合种植体周围组织界面特定生物学规律,这即是“以生物学为导向种植治疗理念”概念提出的基础。从种植体周炎菌斑介导这一主流发病学说入手,该文将系统回顾众多并发症复杂诱因,包括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因素,阐述从“以修复为导向”向“以生物学为导向”种植治疗范式转变的必然逻辑以及“以生物学为导向”治疗理念的基本含义和相关内容,为种植体周炎并发症预防提供新策略。
论著·临床研究
计算机辅助动态导航技术在种植手术中的临床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陈泉林, 许胜, 周文娟, 陈琳, 柳忠豪
2021, 26(2): 85-90.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4.002
摘要
(
339
)
PDF
(1183KB) (
4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动态导航技术引导进行种植外科手术,探索动态导航技术在种植手术中精度的影响因素,为实现精准、微创、高效的种植外科手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烟台市口腔医院接受计算机辅助动态导航种植外科手术的病例51例,共66颗种植体。在动态导航引导下完成种植体植入,术后拍摄CBCT获取种植体三维位置,测量每颗种植体的颈部距离误差、根方距离误差及轴向角度误差。所得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测量值对比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P<
0.05被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上下颌精度对比分析,两组颈部距离误差分别为(0.59±0.16)mm和(0.63±0.19)mm,根方距离误差分别为(0.75±0.14)mm和(0.70±0.18)mm,轴向角度误差分别为(3.46±1.80)°和(3.07±1.12)°,两组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前牙区与后牙区精度对比分析,两组颈部距离误差分别为(0.60±0.21)mm和(0.60±0.16)mm,根方距离误差分别为(0.72±0.16)mm和(0.72±0.15)mm,轴向角度误差分别为(3.28±1.85)°和(3.28±1.31)°,两组数据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翻瓣和不翻瓣两组结果显示,颈部距离误差分别为(0.68±0.17)mm和(0.55±0.15)mm,根方距离误差分别为(0.81±0.15)mm和(0.67±0.12)mm,轴向角度误差分别为(3.29±1.65)°和(3.35±1.58)°,两组数据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不同颌位、不同牙位及是否翻瓣对计算机辅助动态导航手术精度无明显影响。
磨牙区种植同期牙槽嵴顶引导骨再生的临床研究
戴俊峰, 于清
2021, 26(2): 91-95.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4.003
摘要
(
248
)
PDF
(1101KB) (
4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磨牙区种植同期牙槽嵴顶引导骨再生的1年期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55例患者,共植入58颗种植体,其中种植同期牙槽嵴顶引导骨再生的为实验组,共29颗,种植同期未进行引导骨再生的为对照组,共29颗。比较两组留存率、边缘骨吸收、牙龈指数、探诊深度,结果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种植体留存率均达到100%;边缘骨吸收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牙龈乳头指数优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探诊深度、牙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磨牙区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可以增加种植体和天然牙邻间骨高度,改善牙龈乳头充盈度。
论著·典型病例分析
对伴上颌窦底骨缺损重度牙周病变磨牙实施微创拔牙及拔牙位点保存的初步探索(病例系列研究)
韦宁, 徐涛, 胡文杰, 刘云松
2021, 26(2): 96-10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4.004
摘要
(
324
)
PDF
(1405KB) (
4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磨牙作为牙周炎的好发牙位之一,根周及根尖区的骨缺损可能波及邻近的上颌窦,增加后期种植修复的风险和复杂程度。而在微创拔牙、彻底清创同期,利用拔牙位点保存可处理上颌窦底骨缺损,并维持牙槽骨的高度和轮廓,减少后期对上颌窦底提升的需求,降低手术风险,简化治疗过程,获得良好的种植修复效果。文章完整展示了1例伴有重度牙周病变致上颌窦底骨缺损的上颌磨牙,包括病情分析、治疗设计、采用微创拔牙及拔牙位点保存创造良好硬组织条件、完成种植修复并随访17个月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此类伴有上颌窦底骨缺损的重度牙周病变磨牙的临床处置积累了经验。
以功能为导向的全程数字化种植咬合重建一例
张思慧, 刘向东, 何凯讯, 吴玲, 陈江
2021, 26(2): 102-10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4.005
摘要
(
425
)
PDF
(1929KB) (
6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一例使用全程数字化技术完成种植支持式咬合重建病例的介绍,明确以功能为导向的种植支持式咬合重建的流程。即:患者试戴治疗义齿恢复咀嚼器官功能,根据咬合面接触点、牙齿的轴向和骨量,设计种植体的位置、方向和规格,打印数字化全程导板,指导无牙颌种植和即刻修复。6个月后,利用电子面弓取得个性化咬合数据,上全可调咬合架,制作功能蜡型,切割种植体上部钛支架,完成全瓷冠修复。本病例通过以功能为导向的全程数字化种植修复流程,使用面扫、电子面弓、桌面扫描仪和CBCT捕获面部、颌骨及关节的所有信息,并将该信息应用到种植与修复中;利用Guidemia、咀嚼效率测定仪、T-scan和夜磨牙检查垫等方法评估咬合重建效果。因此,该方法可以量化种植支持式重建,高效实现患者的美学和咀嚼等功能,但在修复体数字化制作精度上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述
短种植体在后牙骨量不足区应用的考量
邓晓桐, 何虹, 汪颖, 张馨月, 孙铭婕, 刘啸晨
2021, 26(2): 109-11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4.006
摘要
(
362
)
PDF
(1095KB) (
4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种植体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骨量不足后牙区的种植修复,但亦有文献指出短种植体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边缘骨丧失和种植体失败等,本文综述影响后牙区短种植体应用的临床因素以及对相应策略的考量。
口腔种植治疗中的数字化数据采集技术
熊佳璧, 孙为, 施斌
2021, 26(2): 114-11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4.007
摘要
(
487
)
PDF
(1138KB) (
7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数字化技术正在逐步改变着口腔种植领域临床医师的诊疗方式和治疗理念。尤其是CBCT、数字化口内扫描、口外扫描、面部扫描、下颌运动分析系统、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等数据采集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率、易传输、低污染等优势逐渐在各大医院推广和普及。近期,使用各种数字化采集数据构建“虚拟患者”,解决无牙颌等种植中的疑难杂症,已成为口腔医学领域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口腔种植治疗过程中的数字化数据采集技术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现状。
口内电阻焊接在无牙颌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刘向东, 张思慧, 何凯讯, 罗家坤, 陈江
2021, 26(2): 120-12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4.008
摘要
(
407
)
PDF
(1139KB) (
5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牙颌种植术后即刻修复可以快速恢复患者咀嚼、发音功能,避免牙齿缺失带来的美学及功能障碍。目前种植即刻义齿制作存在不能有效防止种植体微动和制作时间长等缺陷。而口内电阻焊接将种植体上部配件与弯制钛支架焊接固定,坚强固定多个种植体同时快速完成即刻修复。本文将从其发展历史、原理、优势、局限性及展望5个方面介绍口内电阻焊接技术。
动态导航系统在口腔种植应用中精度的研究进展
王庆福, 王非凡, 张健
2021, 26(2): 124-12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4.009
摘要
(
427
)
PDF
(1141KB) (
4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导航系统在口腔种植中应用越来越普及,导航精度是衡量该系统的关键指标。本文通过回顾总结,将动态导航系统的临床应用精度与自由手、静态导板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对其误差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在常规种植中,动态导航系统辅助种植能够获得比自由手更好的临床精度,达到与静态导板系统相似的临床效果,同时在颧种植等复杂术式中显示出明显的技术优势。
即刻种植修复前骨密度影像学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冯澜, 顾新华
2021, 26(2): 129-134.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4.010
摘要
(
357
)
PDF
(1122KB)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槽骨密度被认为是影响即刻种植修复疗效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利用骨密度可对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进行预测,从而为即刻种植修复治疗的术前计划、种植体选择、手术方式等提供决策,同时从骨密度角度细化种植治疗的适应证。大量研究表明,影像学方法例如双能X射线吸收法、曲面体层放射线片、根尖放射线片、微型计算机体层成像、多层计算机体层成像、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成像等可对受体骨的骨密度进行评估,然而利用影像学方法制定明确详细的骨密度分类用于患者即刻种植修复,尤其是无牙颌患者的临床决策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利用影像学方法获取骨密度数据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浓缩生长因子在种植与牙周领域应用的研究及进展
雷晨, 吴奇蓉, 汤春波
2021, 26(2): 135-140.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4.011
摘要
(
589
)
PDF
(1129KB) (
7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与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修复、重建口腔软硬组织缺损的常规术式之一。面对美学与功能的双重挑战,GTR与GBR经过近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带动了无数骨移植、软组织移植替代材料的发展。然而,现有的材料仍存在诸多的应用限制:异体移植材料存在交叉感染、免疫排斥等风险,屏障膜的可降解性和机械强度往往难以兼得。近年来,新型移植材料自体浓缩血小板制品因制备便捷、生物安全性和软硬组织修复能力良好,已在口腔临床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新一代的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具有相较前代更为牢固的纤维蛋白支架,内部储存更为丰富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及功能细胞,具有优秀的诱导细胞增殖分化、促胞外基质合成及血管再生等能力。本文重点就浓缩生长因子在口腔软硬组织增量方面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