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1年 第2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1-02-10
    卷首语
    总编辑寄语
    宿玉成
    2021, 26(1):  1-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2.001
    摘要 ( 237 )   PDF (1131KB) ( 3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笔谈
    拔牙窝植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要点
    邱立新
    2021, 26(1):  2-6.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2.002
    摘要 ( 694 )   PDF (1231KB) ( 13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今口腔种植的理念是用创伤尽可能小的方式完成功能和美观的恢复。因此对于不能保留的患牙,应该从早期开始进行干预,以减少后期手术的创伤和软硬组织增量手术的复杂程度。拔牙位点保存在拔牙后即刻对拔牙窝进行植骨,可以通过早期干预实现剩余牙槽嵴的保存或增量。本文将就拔牙位点保存的基本概念、适应证和技术要点,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论著·临床研究
    上颌单颗中切牙拔牙位点保存后种植的长期美学效果分析
    戈怡, 姜秀瑛, 宿玉成
    2021, 26(1):  7-12.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2.003
    摘要 ( 426 )   PDF (1193KB) ( 5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红/白美学评分分析上颌单颗中切牙拔牙位点保存后种植治疗的美学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上颌单颗中切牙行拔牙位点保存后延期种植并完成最终修复的9例病例,共植入9颗种植体。随访期均在4年以上,平均为7.7年。治疗过程为拔除上颌单颗中切牙后,向拔牙窝内植入骨代用品,3~6个月植入种植体,愈合3~4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评价方法为临床检查和数码照片,进行红色美学评分(PES)和白色美学评分(WES)评估。结果 9例种植体全部实现骨结合。PES/WES总分平均分为(16.56±1.34)(范围15~19)。PES总分平均分(7.78±1.13)(范围6~9),近中龈乳头高度平均分最高,为(1.89±0.31),而唇侧根面突度/软组织颜色及质地平均分最低,为(1.11±0.57),远中龈乳头高度和唇侧黏膜高度平均分为(1.56±0.50);WES总平均分为(8.78±0.63)(范围8~10)。结论 拔牙位点保存是避免拔牙窝愈合过程中唇侧骨板吸收的可靠手段之一。基于PES/WES显示的结果,上颌单颗中切牙拔牙位点保存后种植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美学效果。
    伴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研究
    王星星, 陈旭涛, 王蕾, 施少杰, 赵国强, 赵文爽, 宋应亮
    2021, 26(1):  13-1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2.004
    摘要 ( 332 )   PDF (1326KB) ( 4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伴有慢性上颌窦炎的患者行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后种植体周围的骨改建情况。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患者60例,根据黏骨膜厚度分为炎症组和对照组,在术后不同时期观察骨量的变化。结果 通过独立t检验,术后6个月、3年时分别对两组病历的种植体根尖骨高度、边缘骨吸收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年时,炎症组的垂直骨增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慢性上颌窦炎的患者行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安全可靠,患者预后良好。
    块状及片状自体骨重建牙槽嵴重度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尉华杰, 邱立新
    2021, 26(1):  18-24.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2.005
    摘要 ( 328 )   PDF (1287KB) ( 5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块状或片状自体骨植骨病例的长期随访研究,评价其骨增量方法的有效性及临床效果,分析影响块状或片状自体骨移植及种植成功的因素。材料与方法 通过回顾研究自2000年以来,作者团队采用块状或片状自体骨技术恢复牙槽嵴水平向或垂直向骨缺损,对植骨治疗后5年以上的66个病例,测量植骨前后及种植体植入时植骨区的体积变化,统计块状或片状自体骨块移植成功率、种植体留存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植骨治疗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89名患者完成自体骨移植,排除失访等病例,最终纳入66名患者,其中,水平骨增量50例,垂直骨增量16例,共116个种植位点;平均随访时间8.1年。骨吸收率分别为9.0%和10.9%,自体骨的成活率为95.8%,种植体留存率为95.7%。其中3例出现骨块松动,5例发生种植体周炎,1例发生下牙槽神经支配区软组织麻木。结论 块状或片状自体骨移植可以安全有效的重建牙槽嵴重度骨缺损,而自体骨的良好固定、合适的技术选择和软组织瓣的处理对植骨成功及减小术后骨吸收具有重要影响。
    论著·基础研究
    亲水表面改性的种植体不同时相的骨结合情况和组织学观察
    王凌霄, 单兆臣, 高振华, 宿玉成
    2021, 26(1):  25-30.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2.006
    摘要 ( 436 )   PDF (1345KB) ( 5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亲水表面改性处理口腔种植体的骨结合效果。方法 4只比格犬,随机分为2周、4周、8周和12周组,于每组犬拔牙2个月后的下颌骨中植入4颗亲水表面改性处理的口腔种植体,按照相应时点取材,测量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factor,ISQ)、临界旋出扭矩(Critical spin out torque,CST)、骨结合率,并观察不同时点骨结合的状态和组织学特点。结果 种植体植入后4周与2周相比,ISQ、CST、骨结合率均显著升高;8 W与4 W相比,CST、骨结合率均显著升高;12 W与8 W相比,骨结合率显著升高。结论 亲水表面改性处理能够促进种植体骨结合。
    论著·典型病例分析
    年轻女性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后邻牙持续萌出的病例报告
    吴涛, 孙婧, 晏奇, 施斌
    2021, 26(1):  31-34.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2.007
    摘要 ( 381 )   PDF (1303KB) ( 4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旨在通过3个年轻女性上颌前牙美学区单颗种植牙修复后10年随访,观察到种植牙相邻天然牙持续萌出影响美学修复效果及咬合功能,临床上表现为种植牙冠缩短,唇侧龈缘线与对侧同名牙不协调,唇系带偏斜,中切牙间出现缝隙,种植牙牙冠近远中牙龈乳头形态、高度改变,骨吸收,咬合异常等。主要归因于成年后牙槽骨持续发育、年轻成年女性继发生长高峰、牙周改建与牙齿萌出,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方法。
    种植体植入术后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王璐, 林海燕, 刘倩, 王倩, 宿玉成
    2021, 26(1):  35-3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2.008
    摘要 ( 374 )   PDF (1350KB) ( 4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一例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患者因前列腺癌应用双膦酸盐治疗,用药期间行下颌左侧后牙区的种植体植入手术,发生术区颌骨坏死。予以手术治疗,术中辅助使用内镜。术后愈合良好。同时本文对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相关因素、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牙本质壳技术治疗牙缺失伴严重骨缺损一例报告
    肖闻澜, 胡琛, 柳叶语, 满毅
    2021, 26(1):  40-4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2.009
    摘要 ( 339 )   PDF (1304KB) ( 4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分析一例牙周炎致牙缺失伴缺牙区严重骨缺损及邻牙牙周破坏的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初步探究牙本质壳技术用于缺牙区牙槽骨骨增量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纳入病例为由于慢性牙周炎导致左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缺牙区牙槽骨显著吸收,嵴顶至下牙槽神经管距离约3.63 mm。本研究运用一项新颖的牙本质壳技术,拔除患者的无功能第三磨牙,加工成牙本质薄片,固定在剩余牙槽骨上作为“外壳”,骨代用材料颗粒和浓缩生长因子的混合物填充至“壳”内的空间,完成牙槽骨的三维重建。骨增量手术后6个月,牙槽嵴垂直高度增量10.62 mm,水平宽度恢复,成功植入2颗种植体。种植手术后6个月复查显示牙槽嵴高度、宽度稳定,骨质进一步致密,呈现良好的愈合。病例最终修复及修复后随访效果较为理想。牙本质壳技术作为一项新颖的牙槽嵴三维重建方式,为口内存在无功能天然牙的骨缺损病例提供了一种微创的选择,但其临床效果仍然需要未来更大样本量、更长随访期的研究支持。
    外胚层发育不全患者上下颌骨重建及全口种植固定修复
    葛严军, 单小峰, 李曼, 冯海兰
    2021, 26(1):  44-46.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2.010
    摘要 ( 285 )   PDF (1322KB) ( 3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外胚层发育不全无牙颌患者的软硬组织增量及种植固定修复方法,采用数字化手段辅助下进行髂骨移植,恢复上下颌骨缺损。在种植导板辅助下完成种植体植入,骨结合后进行游离龈移植,增加植体周围角化龈宽度及软组织厚度,并同期完成二期手术。通过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临时义齿验证咬合及美观,最终完成上下颌一段式螺钉固位种植义齿修复。结果表明上下颌骨骨增量效果良好,种植体骨结合稳定,种植体周围角化龈宽度充足,最终修复体美学效果及咀嚼功能良好。修复完成后24个月复查,修复效果稳定。对外胚层发育不全患者进行软硬组织增量,并行种植固定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短期效果良好。
    重度牙周炎患者磨牙的两种拔牙位点保存术后种植修复6年随访报告
    张浩筠, 危伊萍, 胡文杰, 徐涛, 刘云松
    2021, 26(1):  47-5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2.011
    摘要 ( 323 )   PDF (1795KB) ( 4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修复已成为牙周炎患者牙列缺损的常规修复方法。拔牙位点保存可以为种植治疗提供良好的软硬组织条件,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展示1例重度牙周炎的上下颌磨牙拔牙后,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行拔牙位点保存及种植修复后的长期观察,讨论了两种拔牙位点保存方法的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比较,并探讨了拔牙位点保存效果的评价方法,为罹患重度牙周病变磨牙的临床处置提供了经验。
    上颌双侧第二磨牙不同拔牙位点保存及两种种植体系统修复效果观察(附1例6年随访报告)
    韩子瑶, 赵丽萍, 徐涛, 胡文杰, 刘云松
    2021, 26(1):  54-5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2.012
    摘要 ( 301 )   PDF (1681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磨牙是牙周炎的好发牙位,罹患重度牙周病变无保存价值的磨牙常存在广泛的牙槽骨破坏。拔牙位点保存可维持良好的牙槽嵴软硬组织轮廓,为种植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本文完整展示了1例双侧上颌第二磨牙在拔牙同期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行拔牙位点保存后进行种植修复,并完成为期最长6年随访的全过程,为存在严重牙槽骨破坏的上颌第二磨牙临床决策提供了一定参考。
    病例报告
    口内冷焊接用于下颌种植即刻修复一例病例报告
    王德东, 张婷, 王忠群
    2021, 26(1):  60-6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2.013
    摘要 ( 292 )   PDF (1377KB) ( 3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一例将口内焊接技术与SynCone套筒摩擦固位技术结合应用于下颌无牙颌种植即刻永久性修复病例。患者全口多数牙缺失,剩余牙多为重度牙周炎无法保留。上颌保留两颗尖牙行磁性附着体和覆盖义齿修复。拔除下颌剩余牙,早期植入4颗Ankylos种植体,采用口内焊接技术和套筒冠附着体固位的种植体支持式覆盖义齿,进行下颌种植即刻永久性修复,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无牙颌种植修复种植体脱入上颌窦后丢失一例病例报告
    何蔓婷, 高文莫, 谭包生, 耿威
    2021, 26(1):  64-66.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2.014
    摘要 ( 354 )   PDF (1243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病例介绍的是一例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种植体脱入上颌窦后丢失的病例。患者种植手术术后复查时,发现一颗种植体脱入上颌窦内。随后并未对上颌窦内种植体进行处理。5年后复查,拍摄锥形束CT示上颌窦内未见种植体影像。结合患者上颌窦解剖特点,认为种植体可能已通过上颌窦窦口排出。
    综述
    上颌窦底提升相关局部因素的考量
    高文莫, 耿威, 陈明
    2021, 26(1):  67-7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2.015
    摘要 ( 302 )   PDF (1248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后牙区因其生理特性,常伴发种植可用骨骨量不足的情况,上颌窦底提升常被用作上颌后牙区垂直向骨量不足的解决方案。因此,基于CBCT的上颌窦提升术的术前评估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上颌窦提升术相关局部解剖因素的术前评估作一综述。
    美学区种植临时修复体穿龈轮廓的相关研究进展
    杨胜涛, 岳莉, 袁泉
    2021, 26(1):  72-76.  DOI: 10.12337/zgkqzzxzz.2021.02.016
    摘要 ( 397 )   PDF (1243KB) ( 5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确的种植临时修复体穿龈轮廓设计是获得良好的美学区修复效果及其长期稳定存在的基础,而临时修复体穿龈轮廓的具体成形及穿龈轮廓的转移则是种植修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本文对不同临床情况下美学区种植临时修复体穿龈轮廓的设计理念、临时修复体穿龈轮廓的具体成形方法和最终修复中软组织轮廓的转移技术作一文献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