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文章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24 Vol.29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写在“口腔种植的咬合重建”重点栏目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1-2.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1
    摘要162)      PDF (1174KB)(24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口腔咬合临床应用的现状与进展
    陈江, 何凯讯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3-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2
    摘要263)      PDF (1322KB)(457)    收藏
    口腔咬合涉及牙的位置、关节运动以及肌肉功能等。正常的口腔咬合对于咀嚼、发音、面部表情等功能都至关重要。口腔咬合不良可以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表现为颞下颌关节疼痛、修复体崩瓷等。因此,口腔咬合在口腔医学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口腔咬合的深入研究,口腔医生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与咬合相关的问题,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拟介绍口腔咬合研究现状与未来,指导种植咬合的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数字化设计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中��平面的确定
    叶颖, 刘伟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9-15.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3
    摘要190)      PDF (1569KB)(393)    收藏
    各类牙科数字化技术在种植固定修复中已经得到了充分应用。多种模态的数字化数据提供了较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信息量及信息精确度,使得医师和技师能够更直观、更精准的进行方案设计。在全牙列数字化修复设计中,��平面的确定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咬合功能协调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义齿设计加工中尚缺少可供参考的设计原则及规范方法。本文以��平面为出发点,讨论了全牙列种植固定修复中涉及的数字化技术及数据、虚拟颌位关系转移,以及��平面定位的各类参考方法,以期为全牙列种植咬合重建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不同��特征对后牙种植单冠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杨锋, 王梦雅, 殷文杰, 张政, 陈江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16-2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4
    摘要217)      PDF (1667KB)(196)    收藏
    目的 通过有限元方法探究即刻负荷状态下不同��特征对后牙种植单冠种植体-骨界面生物力学变化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特征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过盈配合法建立即刻负荷种植义齿及周围骨组织有限元模型后,参照天然牙设计6种不同的��特征,使用Ansys Workbench 2021 R2软件分别进行轴向200 N静态加载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评估不同��特征对种植体-骨界面位移、Von Mises应力等的影响。 结果 A-B-C咬合接触可获得最小的种植体及周围骨皮质和骨松质的位移(10.52 μm、5.67 μm、9.34 μm);修复平台咬合(3点)接触产生了最大的种植体、骨皮质、骨松质位移(15.24 μm、8.94 μm、12.15 μm)。与其他��接触类型相比,A-B咬合接触产生了最大的种植体Von Mises应力(71.91 MPa),明显降低了骨皮质和骨松质的最大Von Mises应力(18.04 MPa,17.81 MPa)。 结论 即刻负荷状态下不同的��特征显著影响种植体-骨界面的位移及Von Mises应力分布,改变了应力集中位点;A-B-C咬合接触有利于减小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的Von Mises应力,A-B咬合设计在��力轴向传递方面略有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光学感应式下颌运动轨迹描记所获参数准确性及可重复性的体外研究
    师晓蕊, 张吉昊, 刘峰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24-2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5
    摘要138)      PDF (1495KB)(229)    收藏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测量并比较不同设定角度、不同操作路径下前伸髁导斜度及切导斜度的差别,评价光学感应式下颌运动轨迹描记的参数结果准确性及可重复性。 方法 根据实际招募受试者口内光学扫描及上下颌牙列坐标数据文件,设计制作个性化测量模型及固定装置,3D打印加工并安装于全可调咬合架上。调节咬合架双侧前伸髁导斜度及前伸切导斜度,设10°至60°梯度变化共12组,使用咬合架设定参数模块完成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并读取测量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除前伸髁导斜度40°与60°组及前伸切导斜度10°组外,其余各组测量值与设定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标准差范围0.300°~2.994°;不同铰链轴测定的操作路径所获得前伸髁导斜度数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 光学感应式下颌运动轨迹描记所获得的参数准确性及可重复性可满足临床应用需求,但其测量值仍与设定值存在一定差异。在保证测试装置稳定的前提下,针对同一对象进行多次不同测试时,是否进行重复轴定位对于测量结果不存在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数字化技术辅助牙列缺损患者的种植修复与咬合重建——基本修复程序
    严宇巍, 林潇, 马蕊, 梁超, 耿威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30-35.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6
    摘要207)      PDF (2541KB)(305)    收藏
    咬合重建是复杂的口腔治疗程序,对治疗的精准度要求较高,尤其是涉及种植支持固定修复体的咬合重建治疗。而数字化技术的辅助有利于提高治疗的精准性,为种植修复患者的咬合重建治疗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本文旨在探讨联合应用神经肌肉分析系统和电子面弓的数字化技术,辅助牙列缺损患者的种植修复与咬合重建的基本修复程序,以期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种植修复基台穿龈锥度变化对牙龈附着的影响
    徐欣馨, 王心彧, 韩泽奎, 张亮, 高士军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36-4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7
    摘要182)      PDF (1552KB)(304)    收藏
    目的 通过体内实验检测测试基台穿龈部位不同锥度和材料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附着的影响,并选出最佳的基台穿龈锥度。 方法 用CAD/CAM技术制作出不同穿龈锥度的Ti6Al4V和氧化锆基台,对基台进行表面处理后,植入到动物口腔内,在愈合后四周处死动物,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观察牙龈与不同材料和不同锥度基台结合时的组织学反应情况。 结果 自制的不同穿龈锥度基台表面的粗糙度:Ti6Al4V为Ra=0.16 μm,氧化锆为Ra=0.34 μm;HE染色:35°组炎症细胞较其他组多,20°~30°组炎症细胞数量及分布无明显差异,氧化锆组较Ti6Al4V组炎症明显;IHC染色:在基台和周围上皮之间的界面观察到层粘连蛋白-5(laminin-5,LN-5)的免疫组化染色强度随着穿龈锥度的增加在30 °时达到顶峰;氧化锆组相对Ti6Al4V组呈弱表达;LN-5的定量分析可见20°~40°组的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分别为0.27±0.00、0.29±0.00、0.35±0.00、0.24±0.01、0.25 ± 0.01,各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i6Al4V和氧化锆的MOD值分别为0.29 ±0.00、0.20±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组织学反应间接证明30°穿龈锥度的修复基台软组织附着能力较好,3D打印Ti6Al4V基台较数字化切削氧化锆基台软组织附着能力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光纤内镜辅助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评价
    苏汉福, 陈希立, 郭雪琪, 葛青, 赵世勇, 葛林虎, 宿玉成, 王丽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42-4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8
    摘要111)      PDF (1410KB)(127)    收藏
    目的 探究光纤内镜辅助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冲顶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35名患者(共51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光纤内镜直视对比捏鼻鼓气法检查上颌窦黏骨膜完整性,探讨牙槽骨骨质类型、上颌窦底骨皮质厚度、上颌窦底黏骨膜厚度和窦底提升高度与上颌窦黏骨膜穿孔的关系,并探讨上颌窦黏骨膜穿孔对术后6个月时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的影响。 结果 51例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中以捏鼻鼓气法检出上颌窦黏骨膜穿孔2例,内镜辅助下检出穿孔10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 P=0.013)。上颌窦黏骨膜穿孔与牙槽骨骨质类型、上颌窦底黏骨膜厚度(<3 mm)和窦底提升高度皆无明显相关,而与窦底骨皮质厚度显著相关( P=0.001);上颌窦黏骨膜穿孔直径>2 mm时需更长愈合时间以获得理想的ISQ。 结论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中,光纤内镜可显著提高上颌窦黏骨膜穿孔检出率,利于术者判断窦底黏膜的情况以及选择更为合适的修复时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上颌磨牙位点保存两种创口封闭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
    刘宗艺, 张清彬, 叶展超, 于长英, 刘婉清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49-55.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09
    摘要183)      PDF (1608KB)(279)    收藏
    目的 研究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和游离龈移植(free gingival graft,FGG)分别与Bio-Oss Collagen联合应用于上颌磨牙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需要拔除上颌磨牙的患者30例,拔牙后填入Bio-Oss Collagen,随机分为两组,A组覆盖CGF封闭创口,B组使用FGG封闭创口,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半年后测量颊侧角化龈宽度变化,拍摄CBCT测量牙槽骨和上颌窦底变化。 结果 术后1周和2周时,B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A组( P<0.05);术后6个月,A组和B组颊侧角化龈宽度分别减少了(0.79±0.16)mm和(0.35±0.18)mm( P<0.05)。两组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牙槽骨宽度变化差值、颊腭侧牙槽骨高度变化差值和上颌窦底高度变化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上颌磨牙拔除后,植入Bio-Oss Collagen联合CGF或FGG行拔牙位点保存均可有效减少牙槽骨吸收,两者术后牙槽骨和上颌窦底变化没有显著差异,B组术后创面愈合率和颊侧角化龈减少量优于A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在口腔种植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宣岩, 郝俊燕, 安阳, 张婷, 张文静, 李丹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56-6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10
    摘要105)      PDF (2431KB)(148)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在口腔种植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进行口腔种植的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管理模式,试验组给予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种植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准备依从性、牙科畏惧情况及种植手术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术前牙周治疗和挂号时测量血压方面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牙科畏惧总分及其各维度方面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术后复诊提醒和医护服务态度满意度等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种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进食、术前女性不化妆、男性刮胡须及减少吸烟依从性,术前与术后健康指导、健康指导方式、术后随访沟通渠道便捷性及满意度总分等方面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口腔种植患者术前牙周治疗和挂号时测量血压的依从性,减轻种植患者手术时的牙科畏惧,在术后复诊提醒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骨挤压钻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可心, 季平, 李帝泽, 陈媛, 赵洪永, 陆沁怡, 白雅馨, 陈陶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62-6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11
    摘要217)      PDF (1660KB)(250)    收藏
    目的 观察并评估应用骨挤压钻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 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应用骨挤压钻法行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病例39例,女性21例,男性18例,年龄21~73岁,平均(51.67±11.68)岁。术后6个月行永久修复。术前(T0)、术后即刻(T1)及术后6个月(T2)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对种植位点的窦底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骨密度(bone density,BD)及窦底垂直骨高度(vertical bone height,VBH)等进行测量并比较。功能负荷前测量种植体稳定性(implant stability,IST)、计算上颌窦底黏骨膜穿孔率以及种植体留存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9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53颗。T0牙槽骨高度为3.38~9.40 mm,平均(6.16±1.00) mm,T1和T2的牙槽骨高度分别为(11.25±1.10) mm和(10.36±0.99) mm。不同时间点观测的牙槽骨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T0、T1、T2的骨密度中位数分别为196.65 Hu、441.70 Hu和435.04 Hu。T0与T1间骨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1)。采用该方法,上颌窦底黏骨膜穿孔率为1.89%(1/53)。2颗种植体于术后6个月脱落,总体种植体留存率为96.23%(51/53),其余种植体在功能负荷前均获得良好的IST值(77.61±4.78),且在随访期间内未出现种植体周炎的迹象。 结论 骨挤压钻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可获得良好的上颌窦提升效果,术后上颌窦黏骨膜穿孔率较低。该方法用于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短期临床效果良好,但长期临床效果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全牙列即刻种植即刻负荷的机器人复杂种植
    孟怡麟, 瞿晓辉, 滕新亚, 李如华, 毕立锋, 邹德荣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70-76.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12
    摘要134)      PDF (1729KB)(171)    收藏
    目的 在口腔种植机器人与复叠式导板系统的组合下,实施全牙列复杂种植的可行性并验证精度。 方法 使用口腔种植机器人,在患者上颌拔牙后即刻植入共计6颗种植体。术前利用软件完成口扫及CBCT数据重建,根据咬合重建原则设计种植固定义齿,以修复为导向规划种植体,设计复叠式导板,规划种植方案;术中机器人配准,拔除余留牙,医生通过脚踏控制机器人自主进行26位点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及其余种植窝洞级差备洞,植入种植体后临时种植固定义齿进行就位;术后拍摄第二次CBCT与先前的规划数据进行精度评估。 结果 共计植入6颗种植体,颈部偏差为(0.65±0.22)mm、根尖偏差为(0.57±0.19)mm、角度偏差为0.96°±0.24°,患者术后无不良反应,成功负荷上颌临时种植固定义齿。 结论 使用口腔种植机器人结合复叠式导板系统实施全牙列种植手术,可以达到较高的种植精度,避免了术中再次拍摄CBCT,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治疗时间,实现了以修复为导向的即刻种植即刻负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左上中切牙种植修复后低咬合1例
    刘鲁鹏, 赵歌, 杨云东, 肖慧娟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77-8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13
    摘要162)      PDF (1622KB)(241)    收藏
    讨论上前牙缺失患者种植修复后出现低咬合(infraocclusion)现象,分析和讨论此类并发症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患者左上中切牙外伤致冠根折断至龈下而无法保留,微创拔除患牙后进行不翻瓣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术后7个月后完成氧化锆饰瓷冠修复,CBCT和根尖X线片检查显示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唇侧骨板厚度充足,边缘骨水平稳定。术后5年随访发现21种植体下沉,呈现低咬合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CBCT的深度学习辅助解剖结构分割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高乾程, 李新东, 曹明国, 刘云峰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82-86.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14
    摘要156)      PDF (1333KB)(269)    收藏
    应用深度学习进行口腔解剖结构分割相比手动分割及传统算法分割可高效获得精准、一致性良好的分割结果。该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术区解剖结构信息,进行口腔种植手术及口腔修复方案的设计。本文拟对基于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成像的深度学习在口腔种植领域解剖结构分割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计算机辅助口腔种植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付爽, 黄滨, 冯意, 汪海燕, 孙为, 纪伟, 施斌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1): 87-92.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2.015
    摘要168)      PDF (1295KB)(226)    收藏
    为了提高种植体的植入精度,减轻手术创伤,提高种植治疗的成功率和美学效果,计算机辅助技术被应用于种植手术。计算机辅助的种植手术主要分为两类:静态计算机辅助种植手术与动态计算机辅助种植手术。其中,静态计算机辅助种植手术通过术前设计制作的手术导板引导术者植入种植体;而动态计算机辅助种植手术通过实时定位与追踪技术引导术者,其操作高效、快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口腔种植手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计算机辅助口腔种植手术的分类和临床流程、种植体植入精度和影响植入精度的因素、临床效果和患者报告指标进行详细论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的专家共识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95-100.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1
    摘要421)      PDF (1401KB)(753)    收藏
    目前,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尤其是3D打印个性化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是许多骨缺损病例(尤其是复杂骨缺损病例)种植手术时骨增量的一种可靠解决方案。鉴于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技术敏感性较强,钛网暴露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相关的指南或共识,《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编辑部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起草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写在“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重点栏目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01-102.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2
    摘要97)      PDF (1113KB)(24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上颌窦底提升专家共识:上颌窦间隔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03-10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3
    摘要243)      PDF (1040KB)(638)    收藏
    上颌窦间隔是常见于上颌窦内的骨性结构,在设计上颌窦底提升时,了解上颌窦间隔的存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就上颌窦间隔的分类、解剖生物学特征、对上颌窦成骨的影响、其处理方法及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存在上颌窦间隔的上颌窦底提升实施提供参考依据,降低由于上颌窦间隔存在而引起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研究现状
    夏海斌, 徐珺怡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09-11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4
    摘要165)      PDF (1604KB)(312)    收藏
    在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时,与上颌窦底外提升相比,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种植的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反应较轻、治疗周期较短,但是手术视野和提升高度受限,容易发生上颌窦黏骨膜穿孔亦或剥离不足,因此传统观念里内提升仅适用于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轻度不足的病例。随着外科器械的改良、上颌窦底内提升新技术的涌现以及数字化技术的辅助,研究者们对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案有了新的认知。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改良”上颌窦底提升
    孙晓琳, 罗嘉欣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18-126.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5
    摘要193)      PDF (1637KB)(361)    收藏
    上颌后牙缺失时,由于缺乏牙的功能性刺激以及上颌窦气化作用导致种植所需的剩余骨高度不足,剩余骨量无法保证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时,需要采取上颌窦底提升增加上颌后牙区骨量。“改良”上颌窦底内提升是通过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在内镜(endoscope)辅助下实现同期植入种植体(simultaneous implants placement)的一种改良的、微创的牙槽嵴入路上颌窦底提升(sinus floor elevation),简称“PESS”。“PESS”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上颌窦底提升,减小了手术创伤。本文阐述了“PESS”的原理、适应证、临床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以期为“PESS”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施耐德膜增厚对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效宇, 于欢, 孟维艳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27-132.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6
    摘要98)      PDF (1345KB)(186)    收藏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是目前口腔种植临床公认的、微创可靠的上颌后牙区骨增量术式,但当上颌窦内存在施耐德膜增厚时,其治疗效果尚存不确定性。鉴于施耐德膜增厚是上颌窦内最常见的问题,明确其对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预后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针对该临床问题,本文从正常施耐德膜特点、施耐德膜增厚表现及原因、施耐德膜增厚对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影响3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术前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上颌窦解剖特点对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手术操作的影响
    罗梓欣, 胡丹丹, 耿威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33-13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7
    摘要133)      PDF (1341KB)(212)    收藏
    上颌窦底提升是增加上颌后牙区种植垂直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上颌窦底内提升)相比于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上颌窦底外提升)具有安全、微创以及经济等优点。上颌窦的解剖形态是影响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手术操作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对上颌窦底形态、窦底剩余牙槽骨、上颌窦间隔以及施耐德膜等主要解剖因素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中上颌窦底内提升的应用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钱雨馨, 吴维, 周永淼, 王明熙, 汤春波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38-14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8
    摘要151)      PDF (1371KB)(223)    收藏
    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情况下,上颌窦底内提升是增加种植所需骨量的一种较为常见且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这项技术也可能会导致多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需要临床医生关注多种危险因素,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本文旨在探讨上颌窦底内提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将其分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两大类详细讨论。术中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为上颌窦底黏骨膜穿孔和种植体异位进入上颌窦。术后并发症中较为值得关注的是上颌窦术后感染和上颌窦炎、术后植入物移位以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针对以上并发症,本文对其危险因素做出详细的阐述,希望有助于临床医生在临床上更加安全有效地运用上颌窦底内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上颌窦底提升支架材料的临床应用现状
    刘成武, 许乐瑶, 刘远翔, 陈卓凡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44-14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9
    摘要87)      PDF (1338KB)(176)    收藏
    上颌窦底提升是解决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嵴骨高度不足最常见的手术方法,应用支架材料能够有效维持上颌底提升空间的稳定性。本文从上颌窦底提升的生物学原理出发,简述了理想支架材料应具备的性能,着重对临床现有的上颌窦底提升支架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最后对上颌窦底提升的支架材料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骨增量材料中血管新生性能的作用及认识
    廖红兵, 麦昱颖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50-15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10
    摘要93)      PDF (1343KB)(151)    收藏
    骨增量是种植治疗中解决骨量不足状况的必要手段,骨增量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植入的骨增量材料应能发生血管新生,形成与宿主组织有效血氧交换的网络。本文就骨增量材料的血管新生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促进骨增量材料的研发及其临床转化提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不同颌骨密度下种植体设计对其骨界面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王琦, 杨波, 刘璐, 李翠英, 王心彧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59-16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11
    摘要110)      PDF (1833KB)(165)    收藏
    目的 探索不同骨质条件下,种植体外形设计对初始稳定性的影响,为种植体结构设计优化提供生物力学实验数据和理论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颌骨和种植体模型,其中种植体颌骨模型包括颈部、体部和底部模型,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骨,种植体模型分为颈部、体部、底部模型;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在垂直向100 N载荷作用下产生的等效应力峰值进行分析,以筛选等效应力峰值在骨屈服强度值以下的结构;进一步对这些结构设计进行正交实验,对比分析在垂直向100 N载荷作用下,各种结构组合的种植体在不同骨质类型中的等效应力峰值,从而得到各设计对初始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最优的结构设计。 结果 在颈部Ⅰ、Ⅱ型颌骨模型中,种植体颈部深度设计对初始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在颈部Ⅲ型颌骨模型中,种植体颈部螺距设计对初始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在体部各种颌骨模型中,种植体体部深度设计对初始稳定性影响最大;而种植体底部切割刃设计并不能增加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 结论 在临床种植体选择及开发设计中,应根据不同骨质类型选择不同的设计参数,在Ⅰ、Ⅱ型骨中更注重颈部以及体部螺纹深度的选择,在Ⅲ型骨中应更注重颈部螺距以及体部深度的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3D打印个性化钛网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苏雅娣, 邹节娟, 王超, 黄元丁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69-17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12
    摘要127)      PDF (1679KB)(170)    收藏
    目的 拟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比3D打印个性化钛网(3D-PITM)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骨增量效果。 方法 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的39名牙槽骨缺损种植患者,根据其骨增量术式不同分为3D-PITM+GBR组(19名)和自体骨Onlay组(20名)。术前拍摄CBCT影像导入Mimics-Research和3-Matic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与数字化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激光选区熔融(SLM)技术制作3D-PITM。术中固定3D-PITM或自体骨块完成相应的骨增量手术。收集患者术前、植骨术后、术后6~9个月、种植体植入后的CBCT影像资料。基于CBCT数字影像资料,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在种植体中轴线上牙槽骨增加的高度,以及在种植体平台下方0 mm、2 mm、4 mm处牙槽骨增加的宽度,并计算其成骨率。 结果 3D-PITM+GBR组在骨增量前后和种植前后的垂直骨增量[2.68 mm(0.45,4.23)、2.27 mm(0.49,3.27)]均高于块状自体骨移植[1.60 mm(0.33,1.62)、1.74 mm(0.53,1.60)]。3D-PITM+GBR组在骨增量前后牙槽嵴顶下方0 mm、2 mm、4 mm平均骨宽度增量[(1.97±0.97)mm、(2.59±1.22) mm、(2.94±1.50) mm]高于块状自体骨移植[(1.06±0.99) mm、(1.45±1.25) mm、(2.32±1.23) mm]。3D-PITM+GBR组在种植前后种植体平台下方0 mm、2 mm、4 mm平均骨宽度增量[(2.34±1.09)mm、(2.53±1.48)mm、(2.85±2.20)mm]反低于块状自体骨移植[(2.51±1.34) mm、(3.04±1.73) mm、(3.38±1.94) mm]。3D-PITM+GBR组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成骨率(66.8%,68.8%)均高于块状自体骨Onlay移植组(64.6%,62.6%)。3D-PITM用于重建复杂牙槽骨缺损能够较块状自体骨移植明显提高牙槽骨重建的高度和宽度,但植入物暴露率(21%)仍高于自体骨Onlay组(5%)。 结论 3D-PITM+GBR技术可代替块状自体骨移植用于重建复杂牙槽骨缺损,获得理想的骨增量效果和稳定的骨轮廓,但钛网暴露仍是其应用的常见并发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人工智能在下颌磨牙区即刻种植测量分析中的可行性研究
    赵文博, 李昕茹, 苏航, 滕微微, 蔡雯昱, 周立波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78-18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13
    摘要116)      PDF (1391KB)(123)    收藏
    目的 分析并验证一种人工智能软件ITK-SNAP在识别下颌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之间关系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100名大学生的锥形束CT(CBCT)影像资料,随机抽取30例作为试验组,剩余70例与试验组的30例一并作为验证组。分别采用CBCT图像分析软件和ITK-SNAP测量下颌磨牙根尖及牙槽间隔顶到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 结果 CBCT和ITK-SNAP软件测量下颌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之间的距离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 r>0(相关系数 r均大于0.9),相关性较高;在男性和女性中,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尖、远中根尖、牙槽间隔顶至下牙槽神经管上壁的距离均明显大于第二磨牙( P<0.05),左右两侧下颌第一磨牙各位点到下牙槽神经管上壁的距离均明显大于第二磨牙( P<0.05)。 结论 人工智能软件ITK-SNAP测量下颌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之间的距离具有可行性,为下颌磨牙区即刻种植术前规划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含钇氧化锆材料在口腔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解海林, 郭雪琪, 王丽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84-18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14
    摘要157)      PDF (1344KB)(220)    收藏
    与其他稳定类型的氧化锆陶瓷相比,含钇氧化锆陶瓷具有良好的机械和生物学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领域。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氧化锆陶瓷种类繁多,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陶瓷(yttrium-stabilized tetragonal zirconia polycrystal,Y-TZP)机械性能突出,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yttrium-partially stabilized zirconia,Y-PSZ)则具有更优的美学性能,了解不同含钇氧化锆陶瓷的理化性质,有助于医生在临床应用中作出正确选择。本文就不同含钇氧化锆陶瓷的理化性质和临床适应证进行综述,拟为含钇氧化锆陶瓷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的口腔种植治疗研究进展
    赵克, 朱洁莹, 顾新华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2): 190-194.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15
    摘要86)      PDF (1323KB)(130)    收藏
    随着实体器官移植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对恢复缺失牙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种植治疗可作为恢复患者口颌功能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案。然而,许多原发疾病及移植后终身的免疫抑制治疗对骨代谢的影响,增加了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的风险,同时也为骨与种植体的结合带来了潜在危害。因此,移植后全身情况的稳定、种植围手术期口腔内感染的控制、种植体负荷时间以及定期随访检查在此类患者的种植治疗中尤为重要。本文将就实体器官移植对骨及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口腔种植治疗进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伴上颌窦囊肿或囊肿样病变的上颌窦底提升的专家共识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195-20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01
    摘要307)      PDF (1090KB)(595)    收藏
    上颌窦底提升是目前解决上颌后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经典术式,而上颌窦囊肿的存在常为上颌窦底提升带来困难和挑战。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伴上颌窦囊肿或囊肿样病变的上颌窦底提升的指南或共识。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针对伴上颌窦囊肿或囊肿样病变行上颌窦底提升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写在“先天缺牙的相关治疗及进展”重点栏目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202-20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02
    摘要100)      PDF (1268KB)(19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先天缺牙患者的种植治疗
    吴轶群, 王凤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204-21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03
    摘要176)      PDF (2552KB)(248)    收藏
    先天缺牙患者主要表现为牙数目不足、上下颌骨牙槽突发育不全、颌面部发育不良等,可导致口腔或全身功能异常,危害性大,治疗难度高。种植义齿因其良好的稳定性和舒适度,是修复此类患者缺失牙的理想选择。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先天缺牙患者种植治疗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先天缺牙患者口腔功能重建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数字化颌位关系记录与转移方法的研究进展
    满毅, 蓝冬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212-21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04
    摘要198)      PDF (1472KB)(392)    收藏
    近年来,口腔数字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开启了全口种植修复的新时代。颌位关系的正确记录和转移是全口义齿修复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相较于传统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缩短患者的诊疗周期,提高诊疗效率。本文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在记录和转移无牙颌患者颌位关系时的应用和进展,深入探讨口腔数字化为临床医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临床医生在全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先天缺牙致病基因的相关研究进展
    张晗, 孙瑶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218-22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05
    摘要139)      PDF (1372KB)(182)    收藏
    先天性牙缺失(先天缺牙)是一种在口腔发育中常见的异常,目前对其致病机理的了解仍然不完全。最新研究已经鉴定出多个与这种情况有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到调节和指导牙胚正常发育的关键信号途径中。本综述重点讨论了与先天缺牙相关的基因及其参与的牙发育信号传导途径。随着利用模式动物对这一发育异常致病过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针对这些基因的功能调节或修复信号传递缺陷或许是治疗先天缺牙的有效策略。此外,本文还综述了在人类患者中常见先天缺牙致病基因的临床特点,并探讨了先天缺牙致病基因和肿瘤发生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先天性缺牙治疗的研究进展
    耿晨昕, 刘洋, 韩冬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224-230.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06
    摘要138)      PDF (1368KB)(399)    收藏
    先天性缺牙是人类最常见的牙发育异常,影响患者的咀嚼、发音、美观及颌面部发育。由于该疾病的特殊特点,其治疗历时久、花费高,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经济的双重负担。治疗方法包括儿科、正畸、颌面外科、修复、种植等多学科协作的序列治疗,以及靶向分子治疗和组织工程技术等新兴手段。本文综述了先天性缺牙的疾病特点、传统治疗方式的新进展以及新兴的治疗方法,简述了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旨在为先天性缺牙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外胚层发育不良患者的口腔种植治疗策略
    王明熙, 高姗, 王龙, 周永淼, 汤春波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231-235.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07
    摘要113)      PDF (1508KB)(134)    收藏
    外胚层发育不良(ectodermal dysplasia, ED)是一种以外胚层来源的组织和结构发育异常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存在先天缺牙、牙槽骨发育不良等口腔表现。临床上多采用可摘义齿修复缺牙,但因其特殊的解剖条件,可摘义齿修复多存在固位不良等问题。近年来,种植治疗因其具有更好的功能性和美观性被应用于外胚层发育不良患者的缺牙治疗,本文总结了外胚层发育不良患者种植时机和种植方案的选择,探讨了种植治疗中的难点及解决策略,概述了数字化技术在ED患者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旨在为其种植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外胚层发育不良重度缺牙青少年种植干预的研究现状
    苏冠宇, 沈意涵, 吴轶群, 王凤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236-24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08
    摘要129)      PDF (1434KB)(95)    收藏
    缺牙是青少年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发育畸形。外胚层发育不良(ectodermal dysplasia, ED)是造成青少年重度缺牙的最主要原因。对重度缺牙的青少年进行干预可能有利于患者咀嚼、语言功能的恢复以及颌面部的美观。种植义齿修复相比于传统可摘义齿具有更好的固位和稳定性。本文对ED患者青少年时期种植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着重介绍这一类特殊患者种植修复的考量因素以及常见方法;同时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先天缺牙种植体留存率的系统性文献回顾
    赵昱, 昝冰欣, 代庆刚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242-25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09
    摘要111)      PDF (1424KB)(124)    收藏
    目的 回顾近十年报告先天缺牙患者进行种植义齿修复后疗效的有关文献,综述不同角度下种植体留存率,以为临床决策提供信息。 方法 在PubMed等数据库中使用检索组合("hypodontia" OR "oligodontia" OR "anodontia" OR "tooth agenesis" OR "congenitally missing teeth")AND "dental implant*",时间限制为2014年2月至2024年2月,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所选研究文章的参考文献目录进行人工检索。 结果 最终纳入34篇先天缺牙患者种植修复的前瞻性/回顾性研究及部分病例报告,通过整理数据发现,受患者个体、治疗技术的影响,先天缺牙种植体总体留存率较高,平均为96.53%。根据与全身疾病的关系,先天缺牙分为单纯型先天缺牙和综合征型先天缺牙,单纯型患者种植体留存率为97.32%,综合征型患者种植体留存率为95.54%。患者在不同年龄段行种植手术留存率略有差异,17岁及以下患者种植体留存率为93.82%,18岁及以上成人患者种植体留存率为96.83%。有较高先天缺失率且涉及前牙美学区的上颌侧切牙部位拥有理想的种植体留存率(98.48%)。结合骨增量技术的先天缺牙患者种植体留存率为96.19%。穿颧种植体及小直径种植体(或微型种植体)留存率分别为98.18%和97.18%。 结论 种植手术是恢复先天缺牙患者口腔功能和结构的较好解决方案,但仍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具体分析,以提高种植体的留存率和种植修复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陈江, 丘雨蓓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 29 (3): 252-25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6.010
    摘要161)      PDF (1333KB)(172)    收藏
    种植区牙槽骨骨量不足是影响口腔种植效果的重要因素,骨增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口腔种植骨增量提供了新手段。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