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2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4-30
    指南与共识
    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的专家共识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编辑部
    2024, 29(2):  95-100.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1
    摘要 ( 421 )   PDF (1401KB) ( 7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尤其是3D打印个性化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多,是许多骨缺损病例(尤其是复杂骨缺损病例)种植手术时骨增量的一种可靠解决方案。鉴于钛网支撑的引导骨再生技术敏感性较强,钛网暴露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相关的指南或共识,《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编辑部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并起草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重点栏目
    上颌窦底提升专家共识:上颌窦间隔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
    2024, 29(2):  103-10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3
    摘要 ( 243 )   PDF (1040KB) ( 6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窦间隔是常见于上颌窦内的骨性结构,在设计上颌窦底提升时,了解上颌窦间隔的存在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就上颌窦间隔的分类、解剖生物学特征、对上颌窦成骨的影响、其处理方法及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存在上颌窦间隔的上颌窦底提升实施提供参考依据,降低由于上颌窦间隔存在而引起的并发症。
    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研究现状
    夏海斌, 徐珺怡
    2024, 29(2):  109-11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4
    摘要 ( 165 )   PDF (1604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时,与上颌窦底外提升相比,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种植的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反应较轻、治疗周期较短,但是手术视野和提升高度受限,容易发生上颌窦黏骨膜穿孔亦或剥离不足,因此传统观念里内提升仅适用于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轻度不足的病例。随着外科器械的改良、上颌窦底内提升新技术的涌现以及数字化技术的辅助,研究者们对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案有了新的认知。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改良”上颌窦底提升
    孙晓琳, 罗嘉欣
    2024, 29(2):  118-126.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5
    摘要 ( 193 )   PDF (1637KB) ( 3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后牙缺失时,由于缺乏牙的功能性刺激以及上颌窦气化作用导致种植所需的剩余骨高度不足,剩余骨量无法保证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时,需要采取上颌窦底提升增加上颌后牙区骨量。“改良”上颌窦底内提升是通过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在内镜(endoscope)辅助下实现同期植入种植体(simultaneous implants placement)的一种改良的、微创的牙槽嵴入路上颌窦底提升(sinus floor elevation),简称“PESS”。“PESS”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上颌窦底提升,减小了手术创伤。本文阐述了“PESS”的原理、适应证、临床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以期为“PESS”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施耐德膜增厚对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效宇, 于欢, 孟维艳
    2024, 29(2):  127-132.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6
    摘要 ( 98 )   PDF (1345KB) ( 1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是目前口腔种植临床公认的、微创可靠的上颌后牙区骨增量术式,但当上颌窦内存在施耐德膜增厚时,其治疗效果尚存不确定性。鉴于施耐德膜增厚是上颌窦内最常见的问题,明确其对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预后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针对该临床问题,本文从正常施耐德膜特点、施耐德膜增厚表现及原因、施耐德膜增厚对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影响3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的术前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上颌窦解剖特点对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手术操作的影响
    罗梓欣, 胡丹丹, 耿威
    2024, 29(2):  133-13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7
    摘要 ( 133 )   PDF (1341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窦底提升是增加上颌后牙区种植垂直骨量的主要方法之一。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上颌窦底内提升)相比于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上颌窦底外提升)具有安全、微创以及经济等优点。上颌窦的解剖形态是影响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手术操作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对上颌窦底形态、窦底剩余牙槽骨、上颌窦间隔以及施耐德膜等主要解剖因素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中上颌窦底内提升的应用提供帮助。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钱雨馨, 吴维, 周永淼, 王明熙, 汤春波
    2024, 29(2):  138-14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8
    摘要 ( 151 )   PDF (1371KB) ( 2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情况下,上颌窦底内提升是增加种植所需骨量的一种较为常见且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这项技术也可能会导致多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需要临床医生关注多种危险因素,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本文旨在探讨上颌窦底内提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将其分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两大类详细讨论。术中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为上颌窦底黏骨膜穿孔和种植体异位进入上颌窦。术后并发症中较为值得关注的是上颌窦术后感染和上颌窦炎、术后植入物移位以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针对以上并发症,本文对其危险因素做出详细的阐述,希望有助于临床医生在临床上更加安全有效地运用上颌窦底内提升。
    上颌窦底提升支架材料的临床应用现状
    刘成武, 许乐瑶, 刘远翔, 陈卓凡
    2024, 29(2):  144-14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09
    摘要 ( 87 )   PDF (1338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窦底提升是解决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嵴骨高度不足最常见的手术方法,应用支架材料能够有效维持上颌底提升空间的稳定性。本文从上颌窦底提升的生物学原理出发,简述了理想支架材料应具备的性能,着重对临床现有的上颌窦底提升支架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最后对上颌窦底提升的支架材料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专家笔谈
    骨增量材料中血管新生性能的作用及认识
    廖红兵, 麦昱颖
    2024, 29(2):  150-15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10
    摘要 ( 93 )   PDF (1343KB) ( 1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增量是种植治疗中解决骨量不足状况的必要手段,骨增量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植入的骨增量材料应能发生血管新生,形成与宿主组织有效血氧交换的网络。本文就骨增量材料的血管新生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促进骨增量材料的研发及其临床转化提供建议和参考。
    论著-基础研究
    不同颌骨密度下种植体设计对其骨界面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王琦, 杨波, 刘璐, 李翠英, 王心彧
    2024, 29(2):  159-16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11
    摘要 ( 110 )   PDF (1833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不同骨质条件下,种植体外形设计对初始稳定性的影响,为种植体结构设计优化提供生物力学实验数据和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颌骨和种植体模型,其中种植体颌骨模型包括颈部、体部和底部模型,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骨,种植体模型分为颈部、体部、底部模型;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模型在垂直向100 N载荷作用下产生的等效应力峰值进行分析,以筛选等效应力峰值在骨屈服强度值以下的结构;进一步对这些结构设计进行正交实验,对比分析在垂直向100 N载荷作用下,各种结构组合的种植体在不同骨质类型中的等效应力峰值,从而得到各设计对初始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最优的结构设计。结果 在颈部Ⅰ、Ⅱ型颌骨模型中,种植体颈部深度设计对初始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在颈部Ⅲ型颌骨模型中,种植体颈部螺距设计对初始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在体部各种颌骨模型中,种植体体部深度设计对初始稳定性影响最大;而种植体底部切割刃设计并不能增加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结论 在临床种植体选择及开发设计中,应根据不同骨质类型选择不同的设计参数,在Ⅰ、Ⅱ型骨中更注重颈部以及体部螺纹深度的选择,在Ⅲ型骨中应更注重颈部螺距以及体部深度的选择。
    论著-临床研究
    3D打印个性化钛网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苏雅娣, 邹节娟, 王超, 黄元丁
    2024, 29(2):  169-17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12
    摘要 ( 127 )   PDF (1679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拟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比3D打印个性化钛网(3D-PITM)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骨增量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的39名牙槽骨缺损种植患者,根据其骨增量术式不同分为3D-PITM+GBR组(19名)和自体骨Onlay组(20名)。术前拍摄CBCT影像导入Mimics-Research和3-Matic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与数字化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激光选区熔融(SLM)技术制作3D-PITM。术中固定3D-PITM或自体骨块完成相应的骨增量手术。收集患者术前、植骨术后、术后6~9个月、种植体植入后的CBCT影像资料。基于CBCT数字影像资料,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在种植体中轴线上牙槽骨增加的高度,以及在种植体平台下方0 mm、2 mm、4 mm处牙槽骨增加的宽度,并计算其成骨率。结果 3D-PITM+GBR组在骨增量前后和种植前后的垂直骨增量[2.68 mm(0.45,4.23)、2.27 mm(0.49,3.27)]均高于块状自体骨移植[1.60 mm(0.33,1.62)、1.74 mm(0.53,1.60)]。3D-PITM+GBR组在骨增量前后牙槽嵴顶下方0 mm、2 mm、4 mm平均骨宽度增量[(1.97±0.97)mm、(2.59±1.22) mm、(2.94±1.50) mm]高于块状自体骨移植[(1.06±0.99) mm、(1.45±1.25) mm、(2.32±1.23) mm]。3D-PITM+GBR组在种植前后种植体平台下方0 mm、2 mm、4 mm平均骨宽度增量[(2.34±1.09)mm、(2.53±1.48)mm、(2.85±2.20)mm]反低于块状自体骨移植[(2.51±1.34) mm、(3.04±1.73) mm、(3.38±1.94) mm]。3D-PITM+GBR组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成骨率(66.8%,68.8%)均高于块状自体骨Onlay移植组(64.6%,62.6%)。3D-PITM用于重建复杂牙槽骨缺损能够较块状自体骨移植明显提高牙槽骨重建的高度和宽度,但植入物暴露率(21%)仍高于自体骨Onlay组(5%)。结论 3D-PITM+GBR技术可代替块状自体骨移植用于重建复杂牙槽骨缺损,获得理想的骨增量效果和稳定的骨轮廓,但钛网暴露仍是其应用的常见并发症。
    人工智能在下颌磨牙区即刻种植测量分析中的可行性研究
    赵文博, 李昕茹, 苏航, 滕微微, 蔡雯昱, 周立波
    2024, 29(2):  178-18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13
    摘要 ( 116 )   PDF (1391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并验证一种人工智能软件ITK-SNAP在识别下颌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之间关系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00名大学生的锥形束CT(CBCT)影像资料,随机抽取30例作为试验组,剩余70例与试验组的30例一并作为验证组。分别采用CBCT图像分析软件和ITK-SNAP测量下颌磨牙根尖及牙槽间隔顶到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结果 CBCT和ITK-SNAP软件测量下颌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之间的距离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r>0(相关系数r均大于0.9),相关性较高;在男性和女性中,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尖、远中根尖、牙槽间隔顶至下牙槽神经管上壁的距离均明显大于第二磨牙(P<0.05),左右两侧下颌第一磨牙各位点到下牙槽神经管上壁的距离均明显大于第二磨牙(P<0.05)。结论 人工智能软件ITK-SNAP测量下颌磨牙与下牙槽神经管之间的距离具有可行性,为下颌磨牙区即刻种植术前规划提供了参考。
    综述
    含钇氧化锆材料在口腔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解海林, 郭雪琪, 王丽萍
    2024, 29(2):  184-18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14
    摘要 ( 157 )   PDF (1344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其他稳定类型的氧化锆陶瓷相比,含钇氧化锆陶瓷具有良好的机械和生物学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领域。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氧化锆陶瓷种类繁多,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陶瓷(yttrium-stabilized tetragonal zirconia polycrystal,Y-TZP)机械性能突出,氧化钇部分稳定氧化锆陶瓷(yttrium-partially stabilized zirconia,Y-PSZ)则具有更优的美学性能,了解不同含钇氧化锆陶瓷的理化性质,有助于医生在临床应用中作出正确选择。本文就不同含钇氧化锆陶瓷的理化性质和临床适应证进行综述,拟为含钇氧化锆陶瓷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的口腔种植治疗研究进展
    赵克, 朱洁莹, 顾新华
    2024, 29(2):  190-194.  DOI: 10.12337/zgkqzzxzz.2024.04.015
    摘要 ( 86 )   PDF (1323KB) ( 1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实体器官移植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对恢复缺失牙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种植治疗可作为恢复患者口颌功能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案。然而,许多原发疾病及移植后终身的免疫抑制治疗对骨代谢的影响,增加了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的风险,同时也为骨与种植体的结合带来了潜在危害。因此,移植后全身情况的稳定、种植围手术期口腔内感染的控制、种植体负荷时间以及定期随访检查在此类患者的种植治疗中尤为重要。本文将就实体器官移植对骨及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口腔种植治疗进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