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8-30
    无牙颌种植治疗重点栏目
    数字化技术在无牙颌患者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探索
    孙为, 施斌
    2023, 28(4):  217-222.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08.002
    摘要 ( 166 )   PDF (1523KB) ( 3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种植外科及修复流程得到了显著优化。然而患者无牙颌种植治疗的数字化流程尚待整合,本文结合现今新兴数字化技术在无牙颌种植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梳理全数字化流程,以期为种植专科医师提供参考。
    无牙颌金属种植导板精度分析的病例系列
    骆泯润, 白雪莹, 祝雨茜, 吴涛, 周毅
    2023, 28(4):  223-22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08.003
    摘要 ( 109 )   PDF (1431KB) ( 1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系列病例分析金属导板引导的无牙颌种植中种植体的植入精度。方法 术前拍摄CBCT获取三维数据,在设计软件内拟合数据后进行种植导板设计,通过三维打印的方式制作钛金属导板,试戴后引导种植手术。对比5例全口或半口无牙颌种植的35颗种植体术前设计与术后实际位置的偏差,分析金属导板的精度。结果 排除5颗半程引导、1颗颧种植、4颗上颌窦底提升部位种植的种植体后,最终纳入25颗种植体。所有病例未发生导板折裂,种植体均愈合良好,未见骨灼伤等情况。精度分析结果显示:在近远中向上,种植体尖端水平位移0.91(0.28-1.35)mm,颈部水平位移0.46(0.23-0.83)mm,尖端垂直位移0.57(0.29-0.80)mm,角度偏差1.93°(1.02°-3.40°);在颊舌向上,种植体尖端水平位移0.84(0.43-1.51)mm,颈部水平位移0.77(0.32-1.05)mm,尖端垂直位移0.52(0.30-0.88)mm,角度偏差2.77°(2.09°-4.21°)。结论 在本研究有限的无牙颌种植手术病例系列中,金属导板得到了与树脂导板相似的精度和临床效果。
    比较全程引导与半程引导机器人技术对无牙颌种植精度的影响
    张思慧, 陈威夷, 蔡琴, 林宇轩, 陈江
    2023, 28(4):  229-232.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08.004
    摘要 ( 108 )   PDF (1354KB) ( 1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机器人技术在无牙颌种植手术中的精度,并探索全程引导与半程引导机器人技术对种植精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接受机器人种植手术的牙列缺失患者5例,共38颗种植体。在种植机器人辅助下完成种植手术,利用术后拍摄的CBCT数据与术前种植体规划进行对比,测量种植体的颈部偏差、根部偏差和角度偏差。所有数据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测量值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8颗种植体的平均颈部偏差为(1.20±0.76)mm、平均根部偏差为(1.25±0.76)mm、平均角度偏差为2.94°±2.33°。半程组与全程组种植精度相比,半程组颈部偏差为(1.51±0.86)mm、根部偏差为(1.63±0.78)mm、角度偏差为3.13°±2.71°;全程组颈部偏差为(0.81±0.39)mm、根部偏差为(0.79±0.41)mm、角度偏差为2.71°±1.82°,全程组的颈部偏差和根部偏差较半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角度偏差无显著差异。结论 机器人技术在无牙颌种植手术中的精度基本能满足临床要求,全程使用机器人系统完成手术可以获得更高的种植精度。
    三维扫描结合CBCT配准技术实现无牙颌全程数字化即刻种植修复的效果评估
    马博文, 林潇, 耿威
    2023, 28(4):  233-23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08.005
    摘要 ( 140 )   PDF (1858KB) ( 1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终为始”是无牙颌种植修复数字化治疗的终极目标,实现无牙颌全程数字化种植修复治疗的挑战主要在于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获取种植体的三维位置以及复制术前确定的颌位关系。本文通过一例病例报告介绍三维扫描结合CBCT配准技术在无牙颌种植即刻修复中的应用,真正实现全流程数字化,为患者提供了精准、舒适、高效的种植修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无牙颌种植义齿修复咬合接触设计的研究进展
    黎植文, 杜冰冉, 林媛, 潘耀鹏, 金刘莉, 张雪洋
    2023, 28(4):  239-243.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08.006
    摘要 ( 119 )   PDF (653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义齿咬合接触的设计是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适宜的咬合力在保证患者咀嚼能力的同时,避免种植体受到过大负荷,而不良咬合力则会影响种植修复的预后。无牙颌患者种植义齿的正中咬合接触设计应当尽量保证咬合力平行于种植体长轴,减少悬臂梁和不良支点的存在,保持后牙接触的均匀稳定,首选尖牙保护牙合作为种植体保护性咬合。
    论著·基础研究
    自由手、种植外科导板、口腔种植机器人种植精度对比的体外研究
    苏天月, 赵金荣, 滕微微, 刘鹏慧, 李欣茹, 周立波
    2023, 28(4):  244-24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08.007
    摘要 ( 137 )   PDF (1500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比口腔种植机器人与自由手、种植外科导板在同一实验条件下的种植精度。方法 选用实心刚性聚氨酯作为研究对象。将聚氨酯模型的90个种植位点分为三组,第一组为自由手组(n=30),由医生自由手种植;第二组为导板组(n=30),由种植外科导板种植;第三组为机器人组(n=30),由口腔种植机器人辅助种植。模型接受CBCT扫描后进行种植规划,然后分别由自由手、种植外科导板与口腔种植机器人进行种植,术后再次扫描CBCT。分析和比较种植体实际位置与规划位置间的偏差。结果 在此实验中,与自由手组相比,导板组与机器人组的植入点总误差、植入点横向误差、根尖点总误差、根尖点横向误差、角度误差降低(P<0.05)。导板组与机器人组在各方向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体外模型实验可以看到与自由手种植相比,口腔种植机器人是一种更可靠、更准确的植入技术。
    论著·临床研究
    自体血小板浓缩物在角化黏膜增量中的临床应用
    朱悦萌, 贾克文, 焦俊杰, 陈思宇, 任思聪, 陈升, 周延民
    2023, 28(4):  250-25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08.008
    摘要 ( 106 )   PDF (1792KB) ( 1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的“开放式缝合”方式应用于角化黏膜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牙列缺损同时伴有角化黏膜缺失的患者84例,对其进行适合种植手术方案确定后,应用PRF进行“开放式缝合”。术前及术后3个月拍摄CBCT,进行口腔扫描记录并测量角化黏膜宽度,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 术前与术后3个月相比较,角化黏膜宽度增加(2.81±1.12)mm(P<0.05),牙龈指数和改良出血指数分别降低0.85±0.76(P<0.05)和0.58±0.28(P>0.05),前庭沟深度在两个时间点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低,患者自身疼痛感较轻,术后1周的VAS评分为1.58±0.43。结论 结合PRF“开放式缝合”这一无皮瓣减张缝合技术,可维持骨-骨膜界面处的血液供应,保留了初始缺损周围硬组织和软组织的三维结构,实现了软硬组织的协调及稳定,减少了创口裂开及黏膜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此外,无需骨膜分离或进行游离龈移植,通过微创干预促进了软硬组织的同时增量,降低了患者术后感染风险,并促进创口愈合,从而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舒适度,故其可成为一种可预测的创口缝合方式。
    一例牙本质发育不良I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种植治疗
    杜新雅, 赖玉蓝, 闫征斌, 陈云亮, 杨晓喻
    2023, 28(4):  260-264.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08.009
    摘要 ( 99 )   PDF (1754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本质发育不良I型(dentin dysplasia type I,DD-I)是一种伴有牙本质形成障碍、可遗传的罕见病。其特征是牙冠正常,但牙根发育异常,出现短、钝化和畸形的牙根;在患者年轻时即出现牙松动,可伴牙槽脓肿;影像学上表现为闭塞的牙髓腔。典型的DD-I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中患者常很早即出现多颗牙丧失,有的30多岁即可表现为无牙颌。本文报告了一例DD-I病例,通过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组织学特点以及相关治疗,以期为DD-I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病例报告
    数字化构建正畸-种植联合治疗目标和流程的一例病例报告
    王紫霄, 夏舒迟, 邓涵峰, 王庆
    2023, 28(4):  265-26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08.010
    摘要 ( 87 )   PDF (1692KB) ( 1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荟萃分析
    自体血小板浓缩物对上颌窦底提升的临床效果影响: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赵瑞敏, 龚佳明, 李健学, 苏琳涵
    2023, 28(4):  270-278.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08.011
    摘要 ( 164 )   PDF (1859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估在上颌窦底提升(maxillary sinus floor elevation,MSFE)中使用自体血小板浓缩物(autologous platelet concentrates,APC)的疗效。方法 电子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有关MSFE使用 AP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使用Cochrane Tool评估RCT的偏倚风险,使用RevMan 5.4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 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MSFE术后6个月,与上颌窦底单独放置骨增量材料相比,联合 APC的骨增量材料在上颌窦底新骨形成比例、促进材料吸收、提升上颌窦底高度、新骨密度上具有一定优势(P<0.05),而在结缔组织比例、骨-材料接触率、垂直骨吸收、种植体稳定系数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联合APC的骨增量材料较单独骨增量材料能获得更佳的窦底提升高度(P<0.05),但后者表现出更稳定的垂直骨高度(P<0.05)。结论 有限证据表明,在MSFE术后中短期随访,联合APC和骨增量材料可取得与骨增量材料移植相比更佳的新骨形成比例、窦底提升高度、新骨密度,且促进材料降解效果,但在结缔组织形成比例、骨-材料接触率、垂直骨吸收和种植体的稳定性上益处不大。仍需要进行更高同质性、更长随访时间的RCT评估APC在MSFE的中短期疗效。
    综述
    骨结合种植体取出技术应用进展
    蔡国鑫
    2023, 28(4):  279-284.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08.012
    摘要 ( 176 )   PDF (1819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检索CNKI、Google Scholar、PubMed、Embase等数据库2000—2022年所有发表的骨结合种植体取出技术相关文献成果,并对关键文献成果进行网格化检索,追踪其引证文献和相似文献,统计骨结合种植体取出技术临床病例及手术取出的种植体数量、种植体位置、不良预后等信息,总结取出骨结合种植体技术的适应证,并论述了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同时提出一系列决策方案,希望帮助临床医生确定取出骨结合种植体最合适的微创技术。
    口腔种植的体内实验中模拟人颌骨动物模型的选择
    王琦, 滕微微, 苏天月, 舒倩怡, 李翠英, 王心彧, 周立波
    2023, 28(4):  285-289.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08.013
    摘要 ( 82 )   PDF (1258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腔种植技术的推广普及,牙种植已成为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的首选修复方式。提高临床种植医生外科种植水平,研发优秀种植体是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的重要措施,而医生培训和新种植体研发都离不开临床前的动物模型实验。因此,本文对适合口腔种植外科手术的动物及动物模型做一综述。在种植外科手术或检测研发的新种植体时,犬、猪、绵羊、山羊、兔等可用于模拟人颌骨。从饲育特点、伦理要求、体型、性格及颌骨组织的结构特性、组织构成、骨改建等方面看,猪是最接近于人颌骨的动物模型。由于实验目的不同,可选择不同动物模型开展实验,也可用多种动物模型进行联合研究,以取得不同研究需求的临床治疗目标和研究效果。
    减少种植粘接固位全冠修复粘接剂残留的研究进展
    唐礼, 陈利益
    2023, 28(4):  290-294.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08.014
    摘要 ( 102 )   PDF (1237KB)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粘接固位是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主要固位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相比种植义齿的螺钉固位,其美学效果优越,技工室制作成本和临床费用较低,易于获得被动就位。但粘接固位的粘接剂残留问题是临床上很严重的隐患,是种植体周炎的主要致病因素,甚至可导致种植失败。如何减少粘接固位的粘接剂残留是种植医生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本文将从牙冠和基台的处理、屏障材料的应用、粘接剂和粘接代型5方面对减少粘接剂残留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预防和减少粘接剂相关的并发症。
    教育教学与管理
    口腔种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政融合探索
    阿兰, 王林, 孙悦, 徐文洲, 孙晓琳, 马玲, 周延民
    2023, 28(4):  295-297.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08.015
    摘要 ( 67 )   PDF (1170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思政教育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的专业培养之中,口腔种植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是口腔种植学研究生教育阶段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培养高水平口腔医学人才的现实要求。本文从口腔种植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出发,分析在口腔种植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具体的融合措施,从研究生的角度反馈过去三年口腔种植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思政教育融合效果的总结,展现了口腔种植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所发挥的价值引领作用,使立德树人教育更加形象、更加具体、更加深刻,形成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的新局面,进而为口腔医学领域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基于多学科联合PBL教学模式的口腔种植研究生培养路径方法探索
    孙雨辰, 耿威, 林潇, 刘静明, 孙玉洁
    2023, 28(4):  298-301.  DOI: 10.12337/zgkqzzxzz.2023.08.016
    摘要 ( 44 )   PDF (1246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在口腔种植专业学习时的综合能力,因此基于多学科联合的PBL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多学科联合的PBL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锻炼学生临床水平,并通过多学科联合教学,拓宽学生学习范围,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能力,可以为口腔界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综合能力强的口腔种植医师。